首页 历史 隆武:朱与孙,共天下?

第172章 秋日宴

  八月末,素月分辉,明河共影;秋风渐起,暑气消散。

   杭州府衙“恰好”于西湖之畔新搭建了一座醉月台,以供士民赏月饮宴。

   适逢战事稍安,楚国公遂召集在东南各地征战的孙家军文武大将,除主要城池、关隘之必要戍守官将外,余皆来杭,聚于高台之上,对月高歌、畅饮一番。

   武勇伯赵清淮、武信伯关星河,镇守四方的方面大帅杜怀仁、李昭、李定国,各军、营等大部分高中级将官,按照官职爵位高低,列位于右;

   文官如右司马黄思勉、署理浙江地方事的项戈、军务参赞张若淳等数十位孙氏高级文官分列为左。

   文官武将,济济一堂。

   暮色如纱,月光洒在西湖面上,波光粼粼,宛如仙境。

   席间,花香、酒香与食物的香气交织,间以歌舞,为宴席更添一丝气氛。

   杜仕希将半坛“东阳”酒痛饮下肚后,大袖一抹,直呼过瘾。

   只可惜这美酒佳肴也堵不住他的大喇叭。

   “俺们大帅这是转性啦?往日饮宴从不见歌舞伎,怎的今日咱还有这眼福啊。”

   郑森返回福州后,果不出孙稷侠所料,在多管齐下的大棒加胡萝卜政策下,郑芝龙迫于压力,终是将福建总兵之职,和平移交给了郑森;同时在新任福建巡抚吴闻礼和总兵郑森的支持下,海晏商会也顺利的在福建兴办了起来,闽省正式进入了新时代。

   闽地之事既平,陈兵闽地边界的孙家军各部,遂进行了有序撤兵。这不,杜仕希所部也从仙霞关撤回了杭州。

   “好叫杜军使知晓,咱大帅现在身边有佳人陪伴,这风雅之事,自然也是要搞起来的。”

   破虏营指挥使周大彪一边啃着鸡腿,一边满嘴流油的说些骚话。

   周营官虽然是一介降将,但如今也是“春风得意”的紧,因为自己在信州大战中博取了战功,上面已经有风声传出要给自己加官。尤其让他得意的是,现在手下还有了一都“真满洲”鞑子兵。这一都鞑子兵就是那日投降明军的季什哈正蓝旗兵,可真是风水轮流转,今日他当爷!

   “原是如此”

   “雅,大雅~”

   杜仕希一拍大腿,作恍然大悟之状。

   周围将校,纷纷大笑。

   “众位弟兄都在说些什么呢,也讲与本公听上一听?”

   孙稷侠轻轻摇动手中的夜光杯,葡萄美酒在月光下发出绯红般的光芒,他今晚心情很好。

   哪知此话一出,众将欢笑之声戛然而止,尤其是周大彪那黑厮,心中更是发虚,只低着头一个劲啃撕手中的鸡腿。

   唯有“虎须子”还在那挤眉弄眼,没个正行。

   小杜是楚国公的心腹爱将,其父又是孙家军的方面大帅,父子二人深得孙稷侠的信任,故此在军中也只有他敢在孙稷侠面前如此行事。

   坐在对面的张若淳见机解围道:“以鄙人观之,列位将军定是陶醉于这西湖明月、杭州佳人之中矣。”

   众将纷纷点头。

   “是矣是矣”

   “俺老黑醉了醉了”

   “喝酒喝酒,嘿嘿嘿……”

   孙稷侠不以为意,这群弟兄跟着他南征北战,难得有放松之时,他怎可能去破坏这融洽的氛围。

   好一阵闹腾过后,孙稷侠端上一杯葡萄美酒,起身踱步至高台中央,此时无论歌舞,亦或是丝弦之声,尽止。

   醉月台上,刚刚还在觥筹交错的孙家军文武大将们,皆端正坐好。

   孙稷侠环视周围,脑海中忽而想起了魏武帝于铜雀台之旧故,豪气顿生。

   “三个月前,清军进犯我境,江西危急。陛下令本公领兵出征,本公遂携诸位吊民伐罪,抗击凶虏;幸得皇天护佑,将士用命,复大明故土三千里,留生民百万,全吾等猎吴之功,本公不胜感激。”

   “来,请诸公与吾同饮此中美酒。”

   孙稷侠将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一饮而尽。

   高台之气氛,霎时热烈。

   “公爷海量”

   “吾等同敬大帅一杯”

   现场又是一番激烈“酒斗”,酒酣耳热之际,在场众人也不分什么官职高低、文武之别,通通就是一顿酒灌下去。

   孙稷侠也对与宴的文官武将们,挨个碰杯,历数战功。

   像赵清淮、关星河、杜怀仁、黄思勉等元从老人,状貌稍作平静,毕竟追随孙大帅这么久了,清楚其脾性,了解其行事风格。

   而那些新进追随之人,如赣北总兵赵信、破虏营指挥使周大彪、徽州义军指挥使顾清石等,无不有情绪高亢者。

   凡从上而干大事者,忧惧的从来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

   待孙稷侠移步至李定国桌前时,定国恭谨执礼,即使身处酒宴之中,他也无丝毫逾矩之处。

   孙稷侠却什么也没说,而是亲自为李定国斟上一杯东阳酒,端至定国手中。

   李定国急忙接住酒盏,一张黑脸,登时通红。

   “鸿远,汝等于北线浴血奋战,南线因而有此大捷,吾谨以此酒,向北线将士致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