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院里,几个小丫头正围在回廊下,看那只巧舌的画眉鸟在水盆中扑棱着洗澡。时近黄昏,夕阳斜照,将院中几竿修竹的影子拉得老长,映在雪白的粉墙上,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林黛玉扶着紫鹃的手,缓缓步入院门。她今日身子略爽利些,听闻宝玉烫伤了脸,便想着过来瞧瞧。未进房门,先听得里面一阵笑语喧哗,推门进去,但见李纨、王熙凤、薛宝钗三人正围坐在宝玉床前说笑。
“这不又来了一个。”见她进来,众人齐声笑道。
黛玉浅浅一笑,眼波流转:“今日齐全,倒像谁下帖子请来的。”
王熙凤穿着一件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裙,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神采飞扬地端详着黛玉,忽然问道:“前儿我打发人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
黛玉这才想起,忙笑道:“可是我倒忘了,多谢多谢。”
凤姐儿身子微微前倾,腕上的虾须镯叮当作响,追问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
这话还未落地,斜倚在锦褥上的宝玉便抢着说:“论理可到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可也不知别人尝着怎么样。”
宝钗端坐着,手中轻轻捻着一串沉香念珠,接话道:“味道轻,只是颜色不大很好。”
凤姐听了,脸上笑容淡了些,解释道:“那是暹罗进贡来的。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
“我吃着好。”黛玉轻声说道。
宝玉立刻转头看她:“你果然吃着好,把我这个也拿了去吧。”
凤姐眼睛一亮,唇角重新扬起笑意:“你真爱吃,我那里还有呢。”
黛玉歪头一笑,带着几分难得的俏皮:“果真的?我就打发人取去了。”
凤姐哈哈大笑:“我这就叫平儿包好了给你送去。”
这一番对话,看似不过是闺阁中再寻常不过的闲谈,却让站在一旁的袭人看出了些许门道。她暗自思忖:凤姐为何偏要在林姑娘来了之后才问起茶叶的事?又为何独独对林姑娘的回应这般欢喜?
不多时,凤姐起身告辞,众人也相继散去。黛玉多坐了片刻,嘱咐宝玉好生养着,便也回了潇湘馆。
夜色渐浓,潇湘馆内烛影摇曳。黛玉正对窗读书,忽听得外面有脚步声,随后是紫鹃与人说话的声音。
“平儿姐姐怎么来了?”紫鹃笑问。
“我们奶奶命我给林姑娘送茶叶来。”平儿的声音温婉柔和。
黛玉放下书卷,起身相迎。平儿提着个精巧的竹篮进来,里面整整齐齐放着四瓶茶叶。
“怎么这么多?凤丫头莫不是把自家的茶都搬来了?”黛玉惊讶道。
平儿笑道:“我们奶奶说了,既然姑娘真心喜欢这茶,就多送些来。这原是王家老爷接待暹罗使臣时得的赏赐,统共就得了两箱,奶奶带回府里,平日里自己也舍不得多喝呢。”
黛玉心中一动,命紫鹃收下茶叶,又让平儿坐下吃茶。
平儿略坐了片刻,闲话几句后,忽然压低声音道:“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今日在怡红院,宝二爷和薛姑娘那般评说茶叶,奶奶面上虽不显,心里却是不大受用的。亏得姑娘说了句‘吃着好’,奶奶回来一路上都念着,说还是林妹妹懂礼数。”
黛玉微微一愣,随即了然。她本就聪慧,怎会不知凤姐好面子的性子?只是她方才说茶好,倒并非全然为了讨好,更多是体谅凤姐赠茶的一番心意。
平儿走后,黛玉独自沉思。她想起自己刚入贾府时,与凤姐并无深交,甚至因凤姐行事张扬、言语泼辣而有些疏远。是什么时候开始,二人之间有了这般默契?
“姑娘,这茶现在沏一壶尝尝么?”紫鹃问道。
黛玉回过神来,点点头:“就沏这个吧。”
茶香袅袅中,黛玉想起半年前的那件事。
那日她在贾母处用饭,因胃口不佳,只略动了几筷子便放下。凤姐在一旁看见,第二日就亲自带着一罐扬州酱菜过来,说:“这是昨日庄子上送来的,我尝着爽口,妹妹若是饭食无味,配着这个或许能多吃些。”
当时她只当是凤姐寻常关心,如今想来,凤姐对她的照拂,确是细致入微。府上姐妹众多,凤姐何曾对别人这般上心?
又想起上月十五,她咳嗽的老毛病犯了,凤姐连夜打发人送来两瓶西洋止咳药,说是托了王家的门路才得的。她服用后果然见效,比太医开的方子还管用。
这些点点滴滴,平日里不觉得,如今串联起来,倒显出凤姐待她的特别。
“姑娘笑什么?”紫鹃端茶过来,见黛玉唇角含笑,不由好奇。
黛玉接过茶盏,轻嗅茶香,淡淡道:“没什么,只是觉得凤丫头这人,倒比表面上看着有意思得多。”
次日清晨,黛玉刚用过早膳,凤姐就风风火火地来了潇湘馆。
“好妹妹,昨日那茶你可还喜欢?我怕平儿说不明白,特来问问。”凤姐一进门就拉着黛玉的手笑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