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读完《红楼梦》之后,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个疑问:
贾母为何迟迟不肯早早地为宝玉和黛玉定下婚事呢?带着这个疑惑,他反复研读文本,终于发现了其中隐藏的秘密——原来贾母有着更为惊人的考量!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及贾母一生中最为疼爱的孩子——贾敏。贾敏正是林黛玉的生母,尽管她在书中刚一登场便已离世,但透过字里行间的描述,依然能够拼凑出属于她的精彩故事。
贾雨村曾有幸与年幼的黛玉相处过一段时间,通过观察黛玉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推测其母亲必定是非同凡响之人。就连王夫人也曾感叹道:“想当年,你林妹妹的母亲尚未出嫁之时,那可真是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啊,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和气派。”
说起这贾雨村,其实他并非普通人物。暂且不论他的品德如何,单论其外貌、才情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是相当出众的。然而,即便是出身于东海白玉床王家这样名门望族的王夫人,在回忆起贾敏往昔的生活时,竟也不禁为之惊叹不已。由此可见,贾敏在家中的受宠程度简直超乎想象。
那么,既然贾敏如此出色,贾母又为何不为她挑选一门京城中的王公贵族之家作为夫婿,亦或是像元春那样将她送进皇宫呢?难道是因为贾敏自身条件不够优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黛玉身上,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端倪。黛玉自幼聪慧过人,精通琴棋书画,且气质高雅脱俗。想来她的这些优点或多或少都继承自其母亲贾敏。而贾母之所以没有按照常规套路为贾敏安排婚姻,想必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和权衡。也许,贾母希望自己心爱的女儿能够远离京城权贵之间复杂的纷争,过上一种相对平静安稳的生活;又或者,贾母看中了某个家族独特的品质或潜力,认为那里才是贾敏真正的归宿……种种猜测,让人越发觉得贾母这位老祖宗心思深沉如海,难以捉摸。
女儿羞花闭月,其容貌堪称倾国倾城,可想而知,身为母亲的贾敏必定也是国色天香之人。遥想当年贾府处于鼎盛时期,那可是门庭若市、显赫一时啊!京中的王公贵族们都对贾府趋之若鹜,贾敏几乎可以随意挑选夫婿。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贾母却偏偏将她许配给了林如海,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其一,林如海出身名门望族,他家乃是四代世袭的列侯,地位尊崇无比。而且他本人更是才华横溢,高中全国排名第三的探花,真可谓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如此一来,林家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对于当时正谋求从武将世家向文官家族转型的贾家来说,与林家联姻无疑是一条绝佳的出路。
其二,林如海当年想必也是风度翩翩、英俊潇洒,宛如玉树临风般的人物。向来注重外貌的贾母,自然一眼就相中了这位气宇轩昂、一表人才的青年才俊。
其三,贾母深知深宅大院里的种种规矩和勾心斗角,她一心想要为自己的女儿选择一段既有上升空间,又能避免处处受到束缚和委屈的美满婚姻。因此,表面上看起来贾敏似乎是下嫁到了林家,但实际上却是贾母出于对女儿的疼爱之情,不愿意让她像元春那样进入皇宫那种不得轻易与人相见的地方受苦受累。
由此可见,贾母对这个女儿是何等的珍爱有加啊!也正因如此,贾敏自身亦是十分出众,以至于林如海在妻子亡故之后,一直未曾续弦再娶。而且,他们夫妻二人膝下仅有黛玉这么一个女儿,曾经还有过一个儿子可惜早夭。即便如此,林如海依然全心全意地爱着贾敏一人,足见贾敏是怎样一个令无数男子为之神魂颠倒、魂牵梦绕的奇女子。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当那娇柔婉约的林黛玉轻移莲步,踏入贾府那朱红色的大门时,整个府邸似乎都因她的到来而焕发出一种别样的光彩。贾母远远地瞧见了这位外甥女,眼中顿时泛起激动的泪花,她快步上前,伸出双臂,将黛玉紧紧地搂在了怀中,口中不停地唤着“心肝儿肉”。那声声呼唤饱含着贾母对已逝女儿深深的思念与无尽的疼爱。
尽管如今女儿已然离世,但眼前的黛玉宛如女儿的转世重生,让贾母那颗破碎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满腔的思念之情,全都倾注到了黛玉的身上,对她关怀备至、呵护有加。
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家族之中,母亲对于孩子们的爱往往难以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就如同贾母对待贾赦和贾政两个儿子那般,态度截然不同。贾母对长子贾赦早已彻底失望透顶,觉得他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哪怕贾赦后来为了贪图贾母的钱财,竟不惜逼迫贾母身边最得力的丫鬟鸳鸯嫁给他,惹得贾母大发雷霆,怒斥其不孝不义。但即便如此,贾母最终还是花费了足足八百两银子,为贾赦买来了一个小妾,以平息这场风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