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朱元璋到现代

第132章 参观(2)

朱元璋到现代 米饭不顶饱 2065 2025-03-15 23:06

  朱棡谦逊地笑了笑,“父皇过奖了,若不是李哥和牛哥带来这些先进之物,儿臣也难以有此作为。”

   接着,朱棡继续在前头带路,穿过一条条摆满器械和半成品的通道,来到了一处相对安静的区域,这里便是天工坊的科研重地。

   刚推开门进屋,就看到投影仪正播放着马克沁重机枪制作视频,十个学子和十个工匠正认真看着。

   哪怕朱棡这个晋王走进来,都丝毫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朱棡不禁感到有些尴尬,正要出声提醒,却被朱元璋抬手拦住。

   朱元璋微微摇头,示意他不要出声,让众人继续好好观看,等视频结束了再说。

   众人屏气敛息,安静地站在一旁,生怕打扰到屋内专注的众人。

   视频终于播放结束,一个年轻学子满脸通红,兴奋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指着个上了年纪的工匠道:“咋样,是不是我说的对?”

   “这水冷装置就是关键,只要解决了散热问题,马克沁重机枪就能实现长时间连续射击。”

   老工匠缓缓捋着胡须,“你这娃子,记性就是比我们这群老东西强。”

   这时,屋内的才有人惊觉门口站着的朱元璋一行人,瞬间慌了神,纷纷起身,“扑通”一声跪地行礼,声音颤抖:“参见陛下!我等不知陛下亲临,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抬手示意众人起身:“都起来吧,看到你们如此用心钻研,咱高兴还来不及,怎会怪罪。”

   “这马克沁重机枪的研制,如今进展到哪一步了?”

   之前发言的年轻学子壮着胆子上前一步,有些紧张道:“陛下,这段时日,我等日夜研习,对制作原理已深入掌握,目前正在尝试锻造关键零件。”

   “只是在材料的筛选和加工工艺上,还存在一些难题,比如枪身钢材的韧性和硬度难以平衡,制作枪管的内壁光滑度也很难达标。”

   朱元璋微微点头,“莫要着急,遇到难题是难免的。”

   “所需的材料、人手,有任何难处,尽管向晋王提,他定会全力支持,咱也会做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朱棡在一旁连忙应道,“儿臣遵旨,定当为大家排忧解难,保障研究顺利推进。”

   随后,沐英带着朱元璋、李奥等人,朝着朱樉夫妻负责的水泥厂和钢铁厂走去。

   路上朱元璋又提及了普及的事,“小李,小牛,你们说这新事物的推广,到底该如何稳步推进?”

   李奥沉思片刻,有条不紊地说道:“大叔,我觉得可以先从与那些愿意和诚意伯合作的商人入手。”

   “这些商人通常头脑灵活,对新事物接受度高,也有一定的财力和人脉。”

   “咱们可以先和他们合作,修一条前往北平的水泥路。”

   “一方面,展示水泥在道路修筑上的优势。”

   “另一方面,也能让沿途的百姓看到新事物带来的切实好处,为后续的推广奠定基础。”

   牛晓乾接着补充道,“而且,可以召集当地的百姓参与,给予一定的报酬。”

   “这样既能解决人力问题,又能让百姓直接参与到新事物的建设中来,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还可以逐渐普及一些民用物品,像改良后的农具。”

   “这些农具操作简便,能提高耕种效率,增加粮食产量,百姓们肯定喜闻乐见。”

   “而且,农民是大明的根基,让他们先受益,也能稳定民心。”

   朱元璋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思索,“嗯,这两件事听着可行。”

   “不过,修路的工人咱打算先给少量的钱,剩下的用精盐补充。”

   “如今精盐产量渐长,如此一来,既能节省些银钱开支,又能让百姓多得些实用的物资,你俩觉得如何?”

   李奥想了下大明现状,“嗯,这主意不错。”

   “精盐本就是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之物,用它当作报酬的一部分,百姓肯定乐意接受。”

   “而且,这样还能变相推广精盐,让更多人习惯使用,于民生和经济都有益处。”

   “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得提前跟百姓解释清楚,确保他们知晓这是等价的报酬,避免产生误解。”

   朱元璋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说道:“你俩的想法颇具可行性,一会儿咱们再去瞧瞧标儿和宋学士培养的那些学子,进展得怎么样了。”

   “毕竟,这些新事物的普及,终究需要大量的人手来推动。”

   说话间,众人已来到水泥厂,老二朱樉和观音奴早已在厂门口恭敬等候。

   一见到朱元璋等人的身影,朱樉夫妻二人赶忙快步上前,郑重地行起大礼。

   朱元璋赶忙笑着伸手扶起他们,“都起来吧,一家人不必如此多礼。”

   观音奴温婉地笑着,轻声说道:“陛下,李哥,牛哥一路劳顿,我已备好茶水,你们可先稍作歇息。”

   朱元璋摆了摆手,兴致勃勃地说:“先不忙喝茶,咱们还是先看看这水泥厂的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