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朱元璋到现代

第138章 孔希学

朱元璋到现代 米饭不顶饱 2082 2025-03-15 23:06

  朱标微微欠身,神色凝重且坚定,“父皇,儿臣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也深知此次任务艰巨。”

   “但儿臣定当不负父皇所望,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荡。”

   李奥若有所思,脑海中不断思索着改革的种种可能,开口问道,“标哥,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入手,逐步分化六部权力?”

   朱标坐直身子,条理清晰地说道,“首先,我计划先分化户部的权力,诚意伯与我提过,宝钞局的改革和银行成立都已经完毕。”

   “我打算让诚意伯的长子刘琏去主掌宝钞局,让宝钞局从户部独立出来,专门负责货币的印制、发行与管理。”

   “如此一来,户部原本在货币金融这一块的权力就被分出去了。”

   “以往,户部既要处理全国的财政收支、田赋税收,又要兼顾货币相关事务,精力分散,也容易滋生权力寻租的空间。”

   “宝钞局独立后,能更专注于货币调控,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

   朱标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润了润嗓子,“其次,我想在户部增设审计司。”

   “随着大明经济发展,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以往户部内部的审计监督相对薄弱。”

   “新设立的审计司,则是暂由我负责,将对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军队以及官办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严格审计,核查账目,监督资金流向。”

   “这不仅能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还能进一步削弱户部在财政管理上的部分权力,让权力分配更加均衡。”

   “最后,就是让诚意伯去主持商务部。毕竟他现在一直与商人打着交道,对商业事务颇为熟悉。”

   “待再过些时日,让他放出开海的消息,由他在朝堂上提出商税改革。”

   朱标微微皱眉,目光深邃,“未来大明商业繁荣,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日益增加。”

   “然而,一直以来商税都由户部统一管理,其中诸多环节错综复杂,弊端丛生。”

   “由诚意伯主持商务部后,便将商税从户部分化出来,由商务部专门负责商税的征收、管理与政策制定。”

   “诚意伯刘伯温在朝堂威望颇高,且心思缜密,由他提出商税改革,推行起来阻力或许会小一些。”

   “开海之后,海外贸易必定更加兴盛,商税的规模和管理难度都会大幅提升。”

   “商务部可以制定更为合理的商税政策,根据不同商品、贸易规模等因素,精准制定税率,既能促进商业发展,又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如此,户部在商业税收方面的权力便被分化,而商务部也能专注于商业领域的管理与发展,推动大明商业走向新的高度。”

   “剩下的那些改革举措,就需要视其他方面的进展情况来逐步推进了。”

   朱标神色沉稳,有条不紊地说道。

   李奥听后,不禁点头称赞,“标哥,如此安排,既能合理分化户部权力,又能借助诚意伯的能力与威望推动改革,可谓一举两得。”

   “只是这一系列动作,想必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推行过程中恐怕会遭遇诸多阻力。”

   朱标神色凝重地点点头,“没错,所以这改革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在推进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各方反应,与朝中大臣们充分沟通,晓以利害,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

   “同时,也会提前谋划应对之策,对于那些顽固反对、蓄意破坏改革的势力,必要时也绝不姑息。”

   牛晓乾在一旁沉思片刻后说道,“标哥,除了应对朝堂上的阻力,民间商贾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开海和商税改革,对他们影响巨大,若能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改革之路或许会顺畅许多。”

   朱标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自信,“放心,诚意伯手持父皇的旨意,一直在与各地商贾积极磋商。”

   “即便可能存在个别反对的声音,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朱元璋一直静静聆听,此时露出欣慰的笑容,“标儿,你能将此事谋划得如此周全,考虑得面面俱到,咱心里很是放心。”

   就在这气氛正融洽之时,门外传来毛骧急切的声音,“陛下,臣有要事求见。”

   朱元璋微微挑眉,随即提高音量应道:“进来吧。”

   毛骧推开门,快步走进屋内,先是恭敬地向朱元璋、朱标等人行了一礼,随后神色凝重地禀报。

   “陛下,刚收到锦衣卫送来的密报,衍圣公孔希学在十几日之前,听闻科举改革以及女子能顶半边天这些事宜后,极为不满。”

   “他私下联络了一众儒家士大夫,似乎在谋划联名上书,公然反对这些改革举措。”

   “据密探来报,他们言辞激烈,对改革内容多有诋毁。”

   “而且,他们已经在往京师赶来的路上,按照行程推算,最多还有六日的时间,就会抵达京师。”

   朱元璋坐在椅上,手指有节奏地轻敲着扶手,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重重地哼了一声,“这孔家,终究还是按捺不住蹦出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