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朱元璋到现代

第109章 李善长与胡惟庸的谈话

朱元璋到现代 米饭不顶饱 2091 2025-03-15 23:06

  李善长停顿了一下,目光看向远方,接着道:“索性我们不如换个思路,全力把主掌辽东的事宜拿下。”

   “你若能成功,必会获得爵位,有了爵位在身,以后回归朝堂,话语权自然更重。”

   “你想想,浙东党那些人,即便有些才能,但没有爵位,始终觉得缺了点分量,难以真正在朝堂上呼风唤雨。”

   胡惟庸听了李善长的话,微微一怔,脑海中迅速思索着其中的利弊。

   旋即,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老师,您说的主掌辽东一事,当真可行?”

   “学生自然明白,若能主掌辽东,对我个人以及我们淮西集团来说,都是极大的机遇。”

   “可这辽东之地,形势复杂,不仅要应对北方的游牧部落,还要兼顾当地的民生治理,且关系到边疆安稳,如此重任,陛下会轻易将它交予我吗?”

   李善长重新坐回主位,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热气缭绕中,神色愈发显得高深莫测。缓缓开口道:“惟庸,这其中自然是有门道的。”

   “魏国公在朝堂上提及辽东,想必辽东近来应该是事端频发,无论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还是地方治理方面的混乱,这些都给了我们机会。”

   他放下茶杯,目光紧紧盯着胡惟庸,“我们可以先在朝堂上放出风声,就说你一直以来对辽东事务格外关注,并且心中已经有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良策。”

   “如此一来,既能引起陛下的注意,也能让其他官员知晓你对这件事的志在必得。”

   “再联合一些与我们交好的官员,在陛下面前为你美言,多少能在陛下心中留下印象。”

   “同时,你自己也要好好准备,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旦有机会在陛下面前阐述,务必要让陛下看到你的能力和决心。”

   胡惟庸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老师,学生明白了。”

   “只是这过程中,难免会有其他官员竞争,尤其是那些与浙东党关系密切之人。”

   “他们必定也能看出主掌辽东的重要性,说不定会从中作梗,给我们使绊子。这该如何应对才好?”

   李善长冷笑一声:“哼,那些跳梁小丑不足为惧。”

   “陛下如今看重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之人,只要你呈上去的方案足够出色,能够切中辽东事务的要害,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他们纵使想捣乱,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胡惟庸咬了咬牙,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好的,老师,学生回去就准备。”

   “定不负老师所望,全力以赴准备出一套让陛下满意的方案。”

   “只是这主掌辽东之后,学生该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巩固我们淮西集团的势力?还望老师能再指点一二。”

   李善长摆摆手,道:“待你确定能去辽东再说吧,现在谈论这些还是太早了。”

   “凡事得一步一步来,只有先过了争取主掌辽东这一关,后续的谋划才有意义。”

   胡惟庸愣了愣,旋即明白李善长的意思,心中暗自责备自己太过心急,忙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地说道:“老师教训得是,学生操之过急了。”

   “眼下当务之急,是先将争取主掌辽东的方案准备妥当。”

   李善长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你明白就好。”

   胡惟庸又追问道:“老师,那陛下今日在朝堂上,突然下令让所有在京的勋贵和官员子弟信息重新上报,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

   李善长闻言,陷入沉思,脑海中迅速梳理着最近的朝堂动态。

   他想起这些日子陛下一直和徐达、刘伯温、宋濂频繁商议事情,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过了片刻,李善长缓缓开口道:“依老夫看,陛下很有可能是打算安排这些子弟在国子监入学。”

   “如今大明初定,百废待兴,陛下一直致力于培养可用之才,以稳固江山社稷。”

   “国子监乃大明最高学府,若能将勋贵和官员子弟集中于此培养,既能提升他们的学识素养,又便于陛下掌控和引导。”

   胡惟庸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老师所言极是,如此一来,陛下便能从根源上培养出一批忠于朝廷的人才。”

   “只是,这对我们淮西集团来说,不知道是福是祸。”

   李善长目光深邃而凝重,缓缓说道:“此事的利弊,尚需我们细细权衡。”

   “倘若我们淮西子弟能够于国子监之中崭露头角,获陛下青睐有加,那无疑是大好事一桩,日后在朝堂之上,也定能成为我们的有力臂助。”

   “然而,若其他势力的子弟趁此良机崛起,风头盖过我们淮西子弟,那我们的处境怕是会变得颇为艰难。”

   胡惟庸不禁皱起眉头,面露担忧之色:“老师,如此情形,我们该当如何应对?是否需要提前做些准备才是?”

   李善长冷笑一声,道:“以不变应万变方为上策。”

   “不过,提前做些准备倒也无妨。”

   “提前做些准备好是好的,你回去之后,立刻将家中有资质的子弟召集起来,让他们日夜苦读,务必在学识和才能上高人一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