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

  几间茅草小屋,矗立在冬日的寒风中。

   刘禅穿着貂裘,头戴皮帽,外面套着一副铠甲,跟屋的主人聊天。

   铠甲是关羽很久以前就为她量身打造的,军中还真没有五尺多高小孩的盔甲。

   为了防止意外,刘禅除了全身铠甲,还带了二十多个骑兵亲随。

   一行人,踏着雪,刘禅坐着马车,士兵们骑着马,行了很远的路,才来到了这里。

   刘禅和几个亲随,以及当地的几个胥吏,进入了屋内。

   这几间茅草屋里,住了四户人家,近二十口人。

   有两户人家还各有一个一两岁大的婴儿。

   被两个年轻媳妇抱在怀里的婴儿,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刘禅一行人。

   茅草屋虽然简陋,但仍然收拾得干干净净。

   当几个老农,听到来访者是荆州的州牧时,全部都露出了匪夷所思的神色。

   在百姓的心中,天下最大的人就是皇帝,其次就是州牧了,再以下,就是亭长和胥吏了。

   甚至皇帝很遥远,州牧才是他们最常听到的统治者。

   因为无论胥吏让他们做什么,都会说,奉州牧的命令,太守,县令,都是奉州牧的命令做事。

   手忙脚乱的请刘禅坐在稻草席上。

   刘禅也认真听着两个年纪大的老农,诉说着生活的苦,今年的粮食已经吃光了,家里已经没有什么余粮了。

   四户人家,加在一起,合计只有一头老牛,已经老得快死了。

   明年都没法耕地了。

   说到动情处,两个老农忍不住热泪盈眶。

   刘禅心善,看不得人间疾苦,住在豪宅里,每天锦衣玉食,第一次看到民间如此艰难,陪着老农滴了一行泪后,赶紧将救济百姓的粮食拿了出来,分给这四户人家。

   每家分了两斤粮食,希望能帮他们度过难关吧。

   听到刘禅堂堂州牧,竟然是来给他们送粮食的,几家人顿时欢天喜地的跪了下来,给刘禅叩头行礼。

   就连抱着孩子的媳妇,都给刘禅叩头,感谢州牧的大恩大德。

   又聊了几句后,刘禅才一脸凝重的离开了这几间茅草屋。

   离开后没多久,刘禅的脸色就变了。

   糊弄鬼呢!

   自从那天刘禅知道自己闹了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后,就知道自己对民间的疾苦毫不知情,之后一直在向诸葛亮恶补民间的真实情况。

   可以说,虽然她还没亲眼见过民间的惨状,却已经有所了解了。

   这几户人家,虽然都住着茅草屋,但屋顶的稻草都是紧紧捆扎的,非常厚实,家里一点水都没有,说明房子从来没有漏过雨和雪。

   诸葛亮说过,那些快冻死的人,家里可能连一根稻草都没有。

   更关键的是,四户人家居然还有一头牛,别说四户一头牛了,就算八户一头牛,都是能够活下去的家庭条件了。

   也难怪他们家能生孩子。

   俗话说,穷不过三代。

   穷不过三代,不是说三代以后就会发达,而是最多三代,这个家就没了。

   这几家人,确实也是穷人,但属于还能延续下去的那种,应该还能延续一两代才会灭绝。

   要是荆州治下,最穷的人能有这个家庭条件,刘禅完全可以无愧于心了。

   但刘禅心善,明知道这家根本不会冻死饿死,但看到他们家的条件,依然是自己两世为人从未见过的穷,再加上还有几个瘦瘦弱弱的婴儿,还是忍不住分了几斤粮食。

   哎,民间疾苦,真的看不得,看了会降智的。连她这样早就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为攫取权力,享受富贵,醉生梦死的人,都受不了。

   而且在诸葛亮的口中,这几家人家还根本不算真的苦。

   刘禅让几个胥吏回去了,让他们带路,一点用都没有。

   也不知道他们是害怕刘禅看到真正的穷人迁怒他们,还是跟这几户人家有什么关系。

   刘禅也没有去追究他们。

   带着自己的亲随,继续在雪中慢慢的行驶着。

   直到看到了几间土屋,杂乱的建在一个小山坡上。

   四面都是土墙,屋顶已经没有了。

   这就是诸葛亮说的最穷的人住的地方吧?

   看着没有屋顶的房子,刘禅忍不住内心感叹,难怪那么多穷人和流民露宿街头,这样的房子,与露宿街头又有什么不同?

   也许这些房子是上辈人,上上辈人建的,也许那时候,房子还是有芦苇或者草做的屋顶吧。

   可惜穷人只会越来越穷,慢慢的,屋顶越来越薄,越来越薄,直到完全不能阻挡风雨。

   再然后,支撑屋顶的横梁也被抽掉,只为在某个冬天生一堆火度过难以忍受的严寒。

   再然后,在下个无法忍受的寒冬中,毫无尊严的死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这条血脉的延续。

   这才是,真正穷不过三代!

   刘禅带着自己的亲随进入了这些只有四面墙的所谓房屋。

   果然,里面躺着两个人,骨瘦如柴,地上什么都没有铺,就这么躺在地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