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渣的逆袭

第48章 根基

明渣的逆袭 浮沉的命运 2183 2025-03-19 07:58

  阳光明媚,普照世间万物。

   高大的绿树环绕在钱塘江沙堤周围,潮水一波又一波卷起雪白的浪花,江面一眼望不到尽头,烟柳画桥,远山如障。

   武备学堂,校场上,学员们两脚稍稍分开,两腿挺直,两手自然下垂贴紧,目不斜视,在阳光下静立。

   站军姿,军人第一课,一切军事动作之母。

   黄百谷站在一队学员之中,同样是纹丝不动。

   站军姿,不过是为了令行禁止,枯燥无味,黄百谷却甘之如饴。

   因为,这里能看到希望。

   黄百谷,父亲黄宗炎,伯父黄宗羲,浙江余姚黄氏,名门望族,以毁家纾难,抗清而名闻天下。

   此次西来,也是奉父亲之命,伯父与叔父殷殷叮嘱,有幸进了武备学堂,做了学堂第一批的学员。

   武备学堂中,黄百谷用心学习,玩命似的操练,每一天都累的跟死狗一样。因学识与操练都表现优异,和同样表现突出的张礼等一起,被提为兵卒的操练教官。

   武备学堂中,不乏武技娴熟的学员,如张礼、孙家良、曹十二等人,要不是他读的书多,他一定不会被将军重用。

   “活动活动身体!”

   教场一边,黄立仁指挥着一群学员,活动着手脚,做着投弹前的准备。

   孙家良和学员们一样,同样在教场上活动身体,转着腰。

   刺枪、投弹、射击、甚至马术、操纵火炮等,这些武备学堂的基本技能,学员们必须掌握。

   “准备!”

   黄立**声喊了起来。

   自大岚山巡检司起,他们就是这样被将军操练出来的。

   学员们纷纷停止了活动身体,拿起了一颗万人敌,目光注视着前方,另一只手,摸到了腰间。

   “点火!”

   “投弹!”

   黄立仁的呐喊声中,孙家良等学员纷纷打开火折子,轻轻一吹,点燃了导火索。

   他们纷纷助跑,抬起手臂,将万人敌举在右肩上方,几乎动作一致,挥臂将弹投了出去。

   投弹动作完成后,学员们迅速下蹲隐蔽,几乎在一瞬间完成。

   闷雷般的爆炸声不断,硝烟弥漫,教场上到处都是呛人的味道,直到没有爆炸声传来,黄立仁才站起身来,大声喊道:

   “起立!返回!”

   学员们纷纷返回,排成一行,黄立仁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

   他从学员们身前走过,经过孙家良身旁,停了下来。

   “孙家良,万一上了战场牺牲了,你后悔吗?”

   黄立仁嘴里喊着,看着孙家良的眼神复杂。

   孙家良,孙家纯的弟弟,想不到孙家纯没了,他的弟弟,又来了武备学堂。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后悔!”

   孙家良大声回道。

   黄立仁点点头,面对着学员们站好。

   “记住了!好好操练!到了军中,就是这样操练士卒的!明白吗?”

   “明白!”

   “下一次,实弹操练,准备!”

   黄立**声喊着,指挥着学员们,开始又一次的操练。

   烈日当空,汗水不断从脸上流下,随着口令声,学员们不断操练着装填弹药的动作,不断射击。

   “装填弹药!”

   口令声中,学员们纷纷撕破药包,将火药从药包中倒入火门,而后将火门盖上,然后将剩余的弹药一起塞进铳管管中,用通条膛内火药压实压紧。

   “装火绳!”

   又是一声口令,学员们将火绳装入扳机的龙头式夹钳内。

   “第一排,点火!射击!”

   学员们纷纷打开火门盖,点燃火绳,向前瞄准射击。

   “第二排,点火!射击!”

   “第一排,装填弹药!”

   口令一次次响起,学员们不紧不慢,装填弹药,啪啪啪打响火铳。

   一套动作虽然繁琐,但井然有序,不慌不忙,整个动作行云。对学员们而言,天天操练,射击动作早已成了肌肉反应。

   火铳、刺杀术、投弹、火炮,包括马术,每一项操练技能,都是数百次,甚至上千次的操练。

   而那些通过不了训练,或忍受不了训练强度的学员,已经被无情地淘汰了。

   “记住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以后带兵,也要这样!”

   曹五额头冒汗,大声向学员们叫道。

   当年,他们也是这样被将军大人练出来的。

   正午时分,学员们在食堂中吃饭,胡饼、粟米饭,几个人小半碗腌菜。

   “董三,这是我们凑的,你拿着!”

   黄百谷张礼几人过来,拿着几张胡饼,递给柔柔弱弱的董三。

   “我不能要!你们已经帮我太多了!”

   来自杭州水师的董三赶紧推辞。

   黄百谷等人也要吃饭,总不能饿着肚子。

   “拿着吧!你还有阿娘弟妹,一家人总要吃饭。”

   黄百谷不由分说,硬塞给董三。

   董三几个弟弟妹妹,一家人就靠他一个人养活,太不容易。

   能帮的,他们也一定会帮。

   “黄百谷、张礼、孙家良,你们几个,明日一早去城北军营报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