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渣的逆袭

第5章 基础

明渣的逆袭 浮沉的命运 2101 2025-04-25 05:38

  聚宝山北麓,秋风习习。

   这里是一处庞大的工地,木料石料砖瓦堆积如山,人来人往,搬瓦运木,担土负石,夯土筑墙,水泥厂、肥皂厂、被服厂、鞋厂,以及单独隔开的火药厂,一个个厂房正在建造,拔地而起。

   自义军入驻南京城,总督府便投入大量资金,在南京城外适宜地址修建厂房,发展工业,繁荣经济。

   只有工业,才能带动各行各业的兴盛,推动经济的发展!

   水泥,建筑之基,文明之石。

   整体性强、高强度、耐久性、防水性、防火性……

   修路搭桥、建筑房屋,尤其是建造厂房……

   这也是朱和垚念念不忘发展水泥的初衷。

   水泥,石灰石与粘土高温煅烧而成,加上石膏,磨细后就是成品。

   “大人,水泥厂建造好以后,每月可产水泥两百万斤,应能满足修葺城墙与建造道路所需。”

   秦淮河边,堆满原料的工地上,南京知府刘文石,兴致勃勃向朱和垚禀报。

   他之所以难以兼顾银行的事情,就是因为政务繁忙,光是这些工厂建造,就已经耗费太多精力。

   李之芳急道:“工厂什么时候才能完工?何时才能投产?”

   修建道路,建造厂房,以及建筑房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水泥。到了冬天,天寒地冻,许多建筑都要停下。

   对于他来说,清军随时来攻,修葺城墙要塞,重中之重,这也是他一直寝食难安的原因。

   他现在已是实实在在的“叛逆”,而且还是“江南贼首”朱和垚的未来岳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只能死心塌地辅佐女婿了。

   “李大人,不用等厂房修筑完毕,大概要半个月,水泥就可以投产,用在城墙及要塞修建上。”

   刘文石恭恭敬敬,估摸着说道。

   李之芳是大人任命的江苏巡抚,职权上管不到南京的政事。不过李之芳是大人的泰山,无论义军中大小将领官员,都要礼让几分,他也不能例外。

   “刘大人,增加人力,最好能早些投产,造出水泥!清军随时来攻,不可懈怠啊!”

   李之芳郑重叮嘱道。

   如今是秋末,没有多少政事,他苏州南京来回跑,不辞辛苦。

   “李大人所言极是!下官一定尽力!”

   刘文石连忙道。

   朱和垚点点头,他看着周围的厂房修筑,心中也是充满了期待。

   生产水泥,首要是建造厂房,用于工业生产,发展经济。

   相辅相成,则是道路交通,要想富、先修路的模式完全复制。

   其次,城墙要塞炮台等的修葺修建,同样需要大量水泥。

   次之,南京城内外街道,以及总督府治下所有的坑坑洼洼的土路(主要是官道),他都要一一修建。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也许可以列一个五年计划,有条不紊推行。

   “大人,军政庶务支出,军中的饷银,官员的俸禄,光靠火耗之利,恐怕远远无法支撑未来之计。与日本的贸易尚无进展,恐怕还要另寻他法。”

   在其位,谋其政,对总督府庞大的银钱支出,李之芳头疼。

   修路搭桥,建造厂房,需要的银钱何止千万。银行的铸币只能顾及眼前,肯定无法顾及长期度之。但不兴建工厂,又没法谋财。

   钱从那里来,这是总督府目前最大的掣肘。

   “李大人所言极是!”

   朱和垚点点头:“兴建厂矿,造船造枪,势在必行。以大人之见,如何筹集银钱?”

   “大人,以下官之见,江南之地,多有士人在外为官,京城供职者比比皆是,不如颁下公文,使其向总督府捐纳,违者以“汉奸”论处。如此一来,必可解总督府燃眉之急!”

   李之芳眼睛放光,朱和垚胸口如遭重击,他看着李之芳,一时愣住。

   刘文石同样瞪大了眼睛,满眼错愕。

   江南仕宦多如牛毛,为清廷效力者不知凡几。黄锡衮、叶方蔼、高士奇、毛万龄、昆山三徐、王鸿绪等等,只要拿这些江南仕宦开刀,何愁拿不到银子。

   “大人,南京初定,拿江南这些豪族仕宦开刀,只怕会人心浮动?大人三思。”

   刘文石心神不定道。

   江南仕宦豪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如杭州的黄洪钱顾四大家族,又如昆山戴叶王顾李五姓,勾连往复,牵一发而动全身。总督府一旦对江南仕宦豪族动手,难免引起动荡不安。

   “总督府财政告紧,银钱短缺,向民间募集银钱,古以有之。大人刚入杭州,不也向杭州士绅募捐吗?如今总督府官员空缺不少,若是迫不得已,可让百姓捐纳,赐以官职,也无不可。”

   李之芳不满道:“江南文人,有骨气者太少,唯以功名利禄为重。拿他们开刀,既可以充盈府库,也可震慑宵小,以正人心。要不然,督府需要那么多银子,从何而来?”

   李之芳话里话外,似乎很不满意刘文石的小心。

   这些江南读书人,一边为清廷出谋划策,享受富贵,一边在地方被士民所尊崇,名利双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