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渣的逆袭

第17章 遗民

明渣的逆袭 浮沉的命运 2087 2025-03-15 23:06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阳春四月,正是春光明媚,山清水碧之时,奔涌的姚江,连绵起伏的四明山,碧绿的田野,幽静的村庄,农人奔波于田间,一幅怡人的田园画卷。

   黄宗羲带着儿子黄百家出了家门,正要去田间查看庄稼情况,还没有上轿子,却见门外站着两个少年,神态谦恭,似乎正在等人。

   “侄儿见过伯父,见过三哥。”

   看到黄宗羲出来,黄俊森赶紧上前见礼。

   “十三郎,你怎么在这?这是王夫子家的大郎吧。”

   黄宗羲点了点头,十里八乡的读书人,他认识的七七八八。

   “学生见过梨洲先生,见过黄三哥。”

   王和垚上前,恭恭敬敬。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黄宗羲,明末遗民,头发斑白,虽然已经年过花甲,却依然精神矍铄,没有丝毫的老态龙钟。

   而他身旁的儿子黄百家三十出头,身材笔挺,很是精神,有些习武之人的样子。

   “十三郎,你们有什么事情吗?”

   黄宗羲点点头道。这两个少年专门来黄家,肯定有事。

   “十三郎,有事快说,我们还要去田里!”

   黄百家有些不耐烦。几个小屁孩,能有什么事情,麻烦事而已。田里一大堆事情,那么多佃户都在等他们,哪有功夫在这浪费口水。

   “伯父,我们是为郑思明的事情而来。还望伯父看在郑家一门忠烈的面子上,救郑思明一条性命。”

   黄俊森面色微红,鼓起勇气说道。

   他平日里都在学堂,只有在逢年过节,祭祀宗族时才能见到这位伯父,关系并没有王和垚想象中的那么要好亲近。

   黄宗羲看了一眼这位远房侄子,目光中王和垚的身上停留,苦笑一声,沉默不语。

   “十三郎,你难道不知道咱们黄家的处境吗?黄家经不起折腾了,赶紧走!”

   黄宗羲没有说话,儿子黄百家面色一板,毫不客气。

   余姚县,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早上发生的事情,不到晚上就会全县人知道。昨天父亲还和他谈过此事。

   不用问,这些人是奔着郑家人的事情而来。

   “黄三哥,听说你正在编写《王征南先生传》,记述王征南先生的拳射之术。王先生官至都督佥事副总兵,因参与反清复明,事败后隐居乡野,终身菜食以明其志。你作为他的亲传弟子,习得内家拳,却不将其传于世人,恐怕也是因为黄家的处境吧。你这样畏畏缩缩,像个习武之人吗?”

   王和垚冷冷一笑,直斥黄百家。

   他依稀记得,黄百家历史上好像曾参与修撰《明史》,虽有清廷威吓,但本身气节不佳,已是公论。

   王征南是反清复明的志士,也是内家拳高手,抗清失败后,黄宗羲返归家乡,在宁波城西的白云庄讲学,结识了王征南,两人成为好友。

   王征南隐居于余姚,一生收徒极严,内家拳的真髓只授予了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然而黄百家却没将之传播,成为绝唱。

   其所作所为,惊弓之鸟,一言难尽。

   王和垚的冷言冷语看在眼中,黄百家恼怒之余,发作了出来:“王和垚,怎么,你那些狐朋狗党又开始兴风作浪了吗?”

   “和垚!”

   黄俊森赶紧拉了一下王和垚。

   二人是来求人的,这样子横眉冷对,这不是误事吗?

   “头发被剃了,脊梁骨被打断了,连练武教拳也不敢了。我的狐朋狗友尚有热血,还有勇气。”

   王和垚说完,深深一揖:“梨洲先生,关于郑思明一事,学生有一些心里话,不知你有没有空,听学生一言?”

   他倒要看看,这位历史上的明末遗民,抗清的义士,是不是已经雄心消尽,惶惶不可终日了?

   黄宗羲惊讶地看了一眼王和垚,片刻才轻轻摇了摇头。

   “郑氏一门,都是忠义之士。时移世易,老夫只怕无能为力……”

   黄宗羲的无奈看在眼中,王和垚微微有些失望。

   高压之下,人人都是畏首畏尾,何况岁月凋零。

   黄宗羲,已不是年轻时在四明山举旗倡义的那个慷慨激昂的仁人志士了。

   “梨州先生,君子顺时而动,虽千万人吾往矣。何况西南、东南风起云涌。先生救一郑氏,不过是举手之劳,余姚的后生可都看着。此举必将载入余姚县志,天下传颂。先生详之。”

   王和垚耐心道。

   要不是吴三桂已经起事,要不是因为郑思明,他不会这样求人。

   “王和垚,你在放什么狗屁?”

   黄宗羲默不作声,黄百家上前,直接推搡起了二人:“走走走,别在这里满口喷粪,想救人自己救去,别连累我们黄家!”

   黄百家推着王和垚的胸口和肩膀,王和垚心头火起,牵住黄百家的手臂,脚下一绊,把猝不及防的黄百家摔倒在地。

   所有人都是愣住。

   包括黄宗羲,都是惊讶地抬起头来,看着王和垄。

   片刻,面红耳赤的黄百家才站起身来,直扑王和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