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渣的逆袭

第10章 才聚

明渣的逆袭 浮沉的命运 2128 2025-04-27 15:55

  南京总督府衙门大堂,气氛融洽,新朋旧友,喜气洋洋。

   朱和垚此刻心里,忽然生出一丝念想。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之所以生出这种想法,是因为不仅黄宗羲出山了,另一位明末遗民、江南名士朱之瑜的孙子朱毓仁,也来了南京。

   群贤毕至,义军之幸,民族之幸。

   在总督府日益壮大的时刻,不必苛责个人的道德瑕疵,必定人无完人,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连兄弟侄子都杀,弟媳都霸占,能独善其身,不仕异族,这已经难得。

   “大人,自上次一别,不知已是两年有余。大人越来越雄姿英发了。”

   黄宗羲温声道,看着眼前的朱和垚,眼神中掩饰不住的震撼。

   仅仅两年功夫,这位他想收为弟子的年轻人,做下了如此惊人的功业。

   二十出头,已是千军万马的主帅,让黄宗羲感慨后生可畏的同时,也生出许多欣慰和期盼来。

   欣慰是他没有看错朱和垚,对方并没有昙花一现。

   期盼则是义军如此凶猛,光复汉家江山,似乎指日可待。

   “先生,叫我安之就好。在先生面前,安之永远是先生的学生,没有“大人”一说。”

   朱和垚的话听在耳中,黄宗羲不知不觉笑容满面,黄百家赶紧接上话来。

   “安之,你在外纵横沙场,家父在家中寝食难安,头发都白了不少。听闻你破了南京城,家父连醉了数日,又募集银钱,迫不及待北上。”

   黄百家的话语,让朱和垚肃然,他收起脸上的笑容,站起身来,郑重一礼。

   “先生大恩,请受学生一拜!”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黄宗羲与他没有什么关系,先救了郑思明,后毁家纾难,捐赠两万两白银,现在又北上,亲自出山。

   黄宗羲对自己的情义,值得他以礼待之。

   “安之,折煞老夫了。”

   黄宗羲上前,托起朱和垚的手臂,二人目光相对,都是释然一笑。

   “朱兄,舜水先生一向可好?”

   二人分开坐下,朱和垚笑呵呵对着朱毓仁说道。

   朱之瑜,朱舜水,又一位余姚故人,江南名士,明末遗民,一心驱逐满清,后半世寄住日本,并死在日本。

   “谢大人挂念,家祖身子骨还算康健。”

   朱毓仁慌忙回礼。

   作为朱之瑜的长孙,他比朱和垚大几岁,没有任何名气,朱和垚作为皇孙,对他彬彬有礼,让他意外。

   他看着朱和垚,继续道:“家祖从来长崎的台湾商贾处得知大人破了南京,特遣在下归乡,并携带两千金,以助大人恢复华夏。”

   “安之,舜水先生滞日期间,日子过的十分节俭,这两千金必是他所有积蓄,以助大人抗清。”

   黄宗羲在一旁做着注释。

   “舜水先生高义,在下铭记在心。”

   朱和垚恭恭敬敬道:“中原抗清大业如火如荼,舜水先生为何不回归故土,为抗清大业添一把火?”

   “安之,舜水先生说过,满人不出关,他的灵柩不愿回中国,他自己做了耐久不坏的灵柩,预备将来可以搬回中国。舜水先生已经年过古稀,他不想满怀希望而来,最终不得不失望东渡。”

   黄百家跟着说道。

   朱和垚点点头,不知不觉心头有了些压力。

   他要是抗清失败,对不起的不知多少人?

   “朱兄,如今义军日益壮大,军需告紧,抗清也到了关键时刻,在下也不藏着掖着,还望朱兄回到日本后,告于舜水先生,助在下一臂之力。”

   朱和垚开门见山,提起了与日本贸易一事。

   朱毓仁提起了精神:“大人直言无妨。”

   黄宗羲明白了几分,插话进来。

   “安之,你是想从日本购买硫磺与银铜,以备军政所需。”

   “先生所言极是。”

   朱和垚点点头道,看来黄宗羲确实一直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要不然也不会知道他需要硫磺的事情。

   “义军火器居多,无论是火炮火铳,或是爆破,都需要大量的火药,因而急需硫磺。台湾的硫磺产量少,也受制于人,琉球商船太少,因而从日本进口硫磺,以及银铜等物,乃是燃眉之急。”

   台湾郑氏也从日本购买硫磺,与其看郑氏的脸色,不如直接从日本购买。反正海路到日本也用不了几天。

   “大人放心,在下必会告诉家祖,为大人分忧。”

   朱毓仁郑重应道。

   祖父朱之瑜现居日本长崎,他的学生德川光圀,是水户藩藩主,德川幕府的后人,着名学者,在日本国很有威望。

   从日本买些硫磺银铜而已,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至于能不能在日本建立商馆,就看朱之瑜斡旋的结果了。

   “朱兄,日本闭关锁国,如能在购买硫磺银铜等物之余,恢复对日本的海外贸易,对我义军来说,不无裨益。”

   朱和垚看着朱毓仁,思索着说道:“朱兄,我欲成立贸易司,如宋时的市舶司一样,负责海外贸易,不知你有没有兴趣挑起这重担?到时官方会派出海船前往日本,或者也有民间商船同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