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渣的逆袭

第17章 天下人心

明渣的逆袭 浮沉的命运 2055 2025-05-01 20:12

  已经进入冬日,来自漠北的寒流席卷南下,让北京城寒冷了许多,虽说风沙不大,但也让本就脏乱的街市萧条冷清了许多。

   “皇上,从京畿及周围征调的八旗勇士有三万人,绿营兵有两万人,募集汉兵两万,三万部落骑兵也已聚集京师大营。”

   养心殿中,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纳兰明珠向玄烨奏道。

   他如今是太子太师,权倾朝野,此次朝廷募捐,他一人便献了三十万两银子。

   御座上的玄烨面容消瘦、憔悴,火光摇弋,照着他的脸阴晴不定。他听了明珠的话,一声不吭,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户部尚书伊桑阿。

   “皇上,京城的臣子们纷纷捐赠饷银,日前已有七百多万两,应该足够大军南下了。”

   伊桑阿不敢正视玄烨的目光,赶紧说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叛军占了江南,没了江南税赋,加上四川、湖南、广东福建已经从朝廷脱离,全国七成以上的赋税丢失,户部库银不足,只能让京城官员筹措。好在明白当前战局紧要,已到了生死关头,京城官员,尤其是旗人官员们纷纷慷慨解囊,很快便募集起了大军需要的饷银。

   不过,饷银虽然无恙,但皇上的心情,似乎并没有好过。

   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索额图偷偷瞄了一眼御座上的皇上,收回目光。

   募兵练兵,都离不开银钱的支撑。十万兵马,倾国之兵,但满朝君臣,多数人都是心里没底。

   国语骑射,八旗根本。

   八旗兵久未操练,许多人上不了马,拉不了弓,绝大多数人没有上过战场,虽然战意尚可,军心可用,但指望这些菜鸟击溃凶残的江南叛军,没有几人有信心。

   至于绿营兵,其中精锐都已奔赴湖广江西,剩下的这两万“次等兵”,是从老弱病残中遴选出来的,战力堪忧。

   还有新募的两万新军,两个月前,他们还是拿着锄头的农夫,商铺跑腿的伙计,街头叫卖的小贩,甚至作奸犯科的地痞流氓。仅仅两个月,旗鼓金锣还不能分辨清楚,也只能凭血勇之气打打顺风仗。要想精锐些,还需继续操练,打上几场硬仗。

   但这些仓促聚集起来乌合之众,能堪一用吗?

   算起来,只有草原征调的两万骑兵稍微靠谱些,毕竟骑兵对于步兵的冲击力与优势,显而易见。

   玄烨依然眉头不展,不发一言。

   皇上不语,殿中大臣禁口,大殿中气氛一时沉闷。

   江南被叛军所夺的消息传来,皇上急不可待,天天催着出兵,不时大发脾气,不想给江南叛军坐大的时机。

   随着部伍陆续征调到京,随着募兵练兵徐徐展开,知道国家大事不可操之过急,皇上也耐心了许多。

   刚开始时,皇上天天去城外的西南军营观看将士操练,后来,皇上去的次数少了,再到近日,皇上总是待在皇宫,要不在养心殿,要不御书房,门也不出。

   也不知道,皇上是不是对大军的战力担忧,或者是失望。

   直到近日,三万余草原骑兵集结,铁骑龙腾,皇上的情绪似乎才好了一些。

   “索额图,曹玺与李煦来了吗?”

   一阵沉默之后,玄烨终于开口。

   李煦丢了镇江、弃城逃走,发配为奴,但朝廷念及其父浙江布政使李士桢自尽为国,还是赦免其罪,在军中奔走。

   “奴才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曹玺与李煦进了大殿,连连磕头,山呼万岁。

   “曹玺、李煦,你二人说说江南叛军的情形吧。李煦,你先说。”

   玄烨轻声一句,靠在了椅背上。

   “回皇上,奴才曾于城头亲临观阵,江南叛军确实精锐,其一是长于火器,其二训练有素,其三便是悍勇好战,不顾生死!”

   李煦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回道。

   他之所以能避免为奴,发配宁古塔,在于他亲临战场,有和叛军交手的经历,再加上皇恩浩荡,才得以逃过一劫。

   那日叛军攻城,火炮凶猛,万人敌狂轰滥炸,还有叛军攻城时舍生忘死,镇江清军哪有坚守的信心?即便是守下去,不过是被对方屠杀罢了。

   “皇上,江南叛军能攻城略地,与叛军练兵之法有关,其士卒立于烈日下,纹丝不动可达两个时辰。军法苛严,军令如山。战场上悍不畏死,再配以火器之利,确是难以抗衡。”

   曹玺跟着说道。

   他从怀中摸出一颗万人敌,双手上托,被侍卫接过,放在了预案上。

   玄烨拿起万人敌,抚摸着弹壳上的凹槽,看向了殿中的传教士。

   “南怀仁,这万人敌能造出来吗?”

   南怀仁,比利时传教士,掌钦天监,制造天文仪器,吴三桂起兵反清,南怀仁奉命监铸大炮,多运往长江战线,立功不小。

   “皇上,臣已经试过,万人敌倒是不难铸造,但威力却似乎不太好,多数只炸成两半。要是加大火药用量,弹体太重,不能扔远。要是到了战场上,杀伤力会大打折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