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末争雄

第294章 义师勤王(十三)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2086 2025-03-15 23:06

  如今朝廷上弹劾张凤翼的人太多,若是张顶不住压力,很可能要牵扯到温体仁身上来,他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想到这里,他叫来贴身侍从。

   “告诉张阁部,是要身败名裂,还是身后哀荣,当做决断。”

   侍从凛然,低头快步离去。

   然而,坏消息接踵而至。

   因为建奴入寇的关系,陕西、河南等地盗贼重新蜂起,张献忠再次从洛南出陕,进攻襄阳,不克,继而转入河南,四处流窜。

   中原大地,动荡难安。

   而回到清军这边,阿济格自昌平入关后,得到了关于京畿附近的更多情报。

   先前,在关外作战的时候,就有线报说是京畿南部的士民正在谣传清兵入关的事情,所传的各种安排,与之前在独石口会师时的计划高度一致。

   当时,皇太极非常生气,着令和硕亲王岳托彻查此事。

   当时军议,有的将领认为,既然军情泄露,应当再做打算。

   阿济格认为,大军已经到了这里,空耗粮草,无功而返对士气影响很大。

   明朝边军虚弱,即便知道他们的计划,也挡不住他们的兵锋,主张强攻。

   皇太极权衡之后,同意了阿济格的意见,拨正蓝旗阿巴泰、正黄旗扬古利协助他入侵。

   如今,阿济格轻松攻破昌平,证明了自己的判断。

   通过探子的回告,他也弄清楚了京畿南部的谣言,最早就是从保定方向传出来的。

   考虑到保定距离大同镇较近,也许是那边出了什么篓子。

   但无所谓,阿济格只是简单思索就做出判断,明军不足为虑,那么该如何打就如何打,只要不出现大军合围的情况,他就不准备更改计划。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就是之前的侦查都是围绕这条线路进行的,各种情况很熟悉,策应的细作也都部署在附近,方便情报和粮草搜集;第二个就是展示军威,明晃晃的正面击溃敌军,能够极大的鼓舞士气,达到击溃明军信心的目的。

   当然,他也不是傻的。

   因为是明线行军,为了防止明军中真有二百五组织人手合围,他不仅让细作将附近的军情刺探清楚,而且放出更多斥候,掌握周边动向,保证行动顺利。

   而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发布了罪己诏。

   是的,当问题解决不了,崇祯皇帝不是去想办法,而是试图通过意识形态方式来解决问题,简单说,就是说两句好话,意图感动流寇、百姓,共克时艰。

   罪己诏发到了各府县,到大名府的时候,陈吉发正在请长桓知县吃饭。

   长桓知县叫做潘世奇,字澹予,宁波象山人,崇祯元年进士。

   此人是个清流,知兵事,是孙传廷的小迷弟,见面不久,就说起近日的防务,还盛赞孙传廷的屯田、剿贼诸策略。

   “乱世当用重典,判案要快,打击要准。豪绅纵横乡里,越是如此时刻,越要坚决压制。”

   陈吉发给潘县令加了块肉,笑道:“您灭土豪匡山的事情,让长桓士民交口称赞。”

   “哈哈,不提当年勇。只不知这次是何光景,流寇复起,东虏都杀到保定来了。”

   “无妨,有潘县尊坐镇,无忧也。”

   “陈大人又给某戴高帽子,受不起,受不起!哎,只是如今圣上又发罪己诏,这天下士民之心,恐不如朝廷所想,怕是更加低迷。”

   “潘老哥慎言。”

   “也是,瞧你投缘,又能聊两句,才多说。”

   潘世奇不再议论,只喝酒,聊些琐事。末了,陈吉发提出来意。

   “大名县之前搞了个船帮、马帮合作的联营模式,小弟觉得挺好的,长桓也是交通要冲之地,连接河南,要不要也弄个联营试试?”

   “陈大人这是要打通大名府南北商路吗?”潘世奇笑道,“可不容易。”

   “头尾通顺,中间就简单了,利所驱尔。”

   “可以试试。不过船帮、马帮,皆爱闹事。长桓管束严厉,不得犯事。”

   “老哥放心,不扰民是最基本的要求。”

   潘世奇笑了笑,又喝两杯,将酒盅一掷。

   “罢了,今日到此,还有许多工作,改日再聚。”

   陈吉发礼送潘世奇出门,将他送上马车。

   这位县令属于刚毅果决型的,做事直率强硬,此前几次,陈吉发请他都没出来,是这次建奴入寇,外加皇帝下达罪己诏,让他有些触动,似乎心情不好,才跑出来喝酒,顺带让陈吉发公关了运输项目。

   想到这里,陈吉发回了值房,也去找了份罪己诏看了看,上面写着:“朕仰承天道,俯御万方,念此军民,谁非赤子,只因官贪吏狡,年岁凶荒,致饥寒所迫,甘作非为。一二无知,渐至胁从遂众。”

   哟,好眼熟。

   陈吉发想起了后世的那些辞令,民众是淳朴的,官吏是邪恶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在个别险恶分子的鼓动下……

   哎,历史真是螺旋的很。

   他懒得再看,扔在一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