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末争雄

第231章 金融创新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2063 2025-03-15 23:06

  放在后世,目前的情况,就是典型的通货紧缩。

   应付通货紧缩,需要降低利率,扩大贷款,扩张财政等方式来调节。

   但合作社毕竟不是个政府,没有完备的金融和财政机构,而且这个时代的钱庄也并不具有印发货币、扩张信用的能力。

   因此,目前来讲,站在段瑾和茅允仁角度,只能是尽力四处筹措白银。

   “能否通过钱庄的关系,动员士绅们多投入些白银呢?”

   “恐怕很难,集中铸造的银锭他们自己埋着也方便,那些散碎的银子收集起来,咱们还要花钱重铸,火耗不低,还浪费时间。再说,这几日好些士绅听说银子紧张,不仅不存银子,还往回兑。有几家钱庄为了拉银子,甚至不收保管费,还倒贴利息。”

   这个时代,存银子在钱庄是要交保管费的。

   主要就是因为银子运送不便,尤其是远距离大额运输,往往需要半军事化的镖局护送。

   四通钱庄与亨通镖局长期合作,陈吉发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才一直与四通钱庄关系密切。

   段瑾立刻抓住了关键信息:“那些钱庄在倒贴利息收银子?”

   “有十几家,大多是外地钱庄。还有些当铺、首饰铺也收束了生意,市面上现在现银越来越紧。”

   段瑾点了点头,情况她大致已经清楚了,事实上,心中也有了打算,只是这件事很重要,她必须争取陈吉发的支持。

   早在她刚刚加入合作社的时候,陈吉发就曾经与她谈过许多后世的经济学理论。

   其中就有金融对市场的重要影响。

   与后世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相比,如今江夏的这些钱庄通过囤积现银控制市场物价,只是最原始的办法。

   “茅掌柜,若是合作社有意兴办银号,您的四通钱庄有没有兴趣与我们合营?”

   “段姨娘说笑了,如今合作社占了四通钱庄二成的股份,与茅家相同,难道不算是合营吗?”

   “不是这种合营。”段瑾想了想,将之前的打算用茅允仁听得懂的方式讲了出来:“奴打算以合作社名义成立一个新的钱庄,以后,加入合作社的所有士绅、商民的银钱交割,都经由这个钱庄进行。简言之,只要在合作社的生意范围内,不认其他钱庄的银锭和票据,其他钱庄必须使用合作社指定的银锭和票据。”

   “您是说往后不经过新的银行,便不收其他钱庄的银子?”茅允仁皱眉思考片刻,疑惑道:“如此强制,其他银号如何与外地商户交割?”

   “只要我们的度量、现银和存取做到全大明最优,外地客商自然会对我们的银锭和票据趋之若鹜。其他钱庄省了火耗、运输、仓储、管理,也算节约了成本,能增加收益。大家各取所需,何乐不为?”

   “这个怕是太难。”茅允仁笑道,“何况如今北方战乱,银子运输的确是很成问题。”

   “合作社的生意目前也没有往北发展的想法。长江沿线,只要南京、苏松地区先流通起来,其他地方问题不会很大。而且,就算外来商家抵制,我们也可以先在湖广做起来,外地钱庄不愿意服从的,至少先将他们赶出湖广。”

   “哈哈,段姨娘好志气!”

   这女人果真如传言中所说,做事霸道不留余地,不过,在商言商,这种合作伙伴,他喜欢。

   “四通钱庄虽不是茅某一家的产业,但段姨娘若是要做,茅某定然能说服其他东家合作。”

   段瑾很高兴,起身弯腰致意。

   “那便一言为定!”

   离开四通钱庄时,杨星昭还有些犹疑。

   她起初并不知道段瑾的打算,原以为,只是陪她同四通钱庄谈银子的事情,没想到却是别的。

   但段瑾没有解释的意思,她上了马车,闭目养神,似乎在思索问题,杨星昭不出声打扰她,只伸手给她按压太阳穴。

   “你这手艺是越来越好了。”

   段瑾睁开眼睛,调笑闺蜜,后者娇嗔:“也就对你这样。”

   段瑾笑了笑,又问道:“诶,陈吉发让你弄得那个金矿,攒了多少黄金铜料了?”

   “铜倒是有不少,金有点少。如今大略每日开采矿石五万斤,得铜八百八十斤,金二两一钱。另外,乌岭铁矿如今又开了一处灰铁矿,陈公子让我同他们合作提炼伴生银矿石,那个量大一些,每日得银一百三十余两。”

   段瑾盘算了下,眉头一皱。

   “才这么点?不够看呀。”

   “哈,知足吧,这才刚开始。再说,铜产量够可以了。”

   “可以啥?一斤铜才值八分银子,八百八十斤铜,听着还可以,不过才七十两银子而已。你那个铜矿产量加一起一天也就一百两,刨出提炼开销,每个月能赚八百两?”

   “这不还有灰铁矿那块吗?”

   “那块又不是你一个人吃下的。你抽多少?”

   杨星昭有些不好意思:“三十两。”

   “这不就结了?指望你这里看来不现实。”

   “你到底要做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