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末争雄

第110章 入京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2087 2025-03-15 23:06

  崇祯二年冬,建奴绕过山海关从喜峰口入关,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将京畿重地抢了个底朝天。通州、永宁沦陷,近六十万民众被掳掠出关,导致了河间府以北的大片农庄,都是一片废墟。五年过去了,战争的痕迹已经被清扫干净,但失去的人口,丧失的信心却很难回还。

   就这样慢慢赶路,到了元宵节的前一天, 陈吉发才总算望见通州的水门。

   后金退兵后,通州重修城墙,历时五年后,仍然没有竣工。附近人口损失严重,税源也流失严重,招不到工,发不出钱,自然就修的缓慢。但毕竟是运河入京的重要口岸,市集的繁华恢复了七八成,有些繁华的气象了。

   从通州下船,租了马车,再往北京走,感觉又截然不同,就好似先前的那些凄凉荒芜,都只是不真实的梦。

   北京,明帝国的心脏,十七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一,拥有一百二十万常住人口的巨型都市,明帝国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的核心城市,在进入城门的那一刻起,外界的一切都似乎与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城市毫无关系了。

   宽阔整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院落,熙熙攘攘的人群。各色穿着、身份各异的人们活跃在这里,在帝国财富的供养下过着如同盛世的生活。皇帝的权威依然强盛,达官贵人的生活依旧奢靡无度,商栈酒肆,青楼勾栏,处处彰显着贵气与奢华。

   陈吉发先是去贡院报到。

   圣旨之下,礼部的官员将全国入京的两千多举子安排得有序妥当,贡院及附近的客栈、驿馆、寺庙都腾出了客房,安排了居住。

   但住在礼部安排的地方,人多眼杂,并不方便。

   于是在珠市口附近的湖湘会馆租了一套院子,有三间厢房,装饰考究,院子中间还有假山小池,宽敞大气,每日需要二钱银子。

   王宝珠很喜欢这院子,陈吉发却觉得不够安全,人多眼杂,而且贵了些。

   他扔了三百两银票给王宝珠,道:“明日你带红绫和鸢儿出门,寻一处和这个环境大小差不多的宅子盘下来。”

   “啊?吉发哥哥,这么大的事要交给奴吗?”

   “自然,咱们小门小户,人手紧张,你且先担待。若是有合适的小厮婢女也可以买来,做些粗活。”

   “好呀!”王宝珠有些开心,觉得陈吉发对她总算有了些态度上的改变,“不过,奴没出过远门,也不知北京的宅子什么行情,吉发哥哥能不能给个参考?”

   “我也不清楚呀。这里不比江夏,有亲朋好友帮衬,许多事情都要自己去闯,去问的。宝珠可以寻几个牙人问问行情,货比三家。”

   “吉发哥哥还真是聪明,奴这就按你说的去做。”

   王宝珠说话总是嘴上抹蜜,陈吉发尴尬的笑了笑,挥挥手让她走了。

   第二日是元宵节,北京的元宵节少了南京那种繁华世俗的气息,多了些庄重冷清。

   陈吉发本想出去转转,却不想,周之茂就带着他的侍妾高氏登门而来。

   原来,周之茂赴京后也住在湖湘会馆,入住时便从会馆主事处了解到还有湖广举人在此,便是陈吉发,于是马上过来拜访。

   两人寒暄片刻,在茶室坐下。

   陈吉发缺少侍女,王宝珠和鸢儿又出去忙宅子的事情了,就准备自己泡茶。

   高氏见状,主动上前接过茶具。

   “这如何使得?来者为客。”

   高氏掩嘴轻笑:“奴就是伺候周公子的,哪能算什么客人?”

   “不能这样说。”陈吉发执意自己动手,“你跟着周公子来,便是他的人,是我的客。”

   “哎呀,你们两个,别争了。”周之茂笑道,“子安多才多艺,学学他的茶道也是好的。”

   那高氏听了,这才作罢,不过眉眼间对陈吉发多了些探究。

   像他这样客气对待贱籍的人,在这个时代非常少见。

   陈吉发泡茶,周之茂品了一口。

   “嗯,果然不愧是江夏陈子安,这茶有功夫!”

   “松如兄谬赞,我哪里有什么泡茶的功夫?不过是照葫芦画瓢罢了。”

   “谦虚!几日不见,子安清减了。”

   “哎,路上不太平,条件简陋,吃不下睡不香。你看着还好,如何过来的?”

   “搭了顺风的巡防船,倒是比你安生些。这几日京城可有什么消息?”

   “满京城都在议论流寇南下,朝廷请陈奇瑜总督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兵马,合力剿匪。如今又听闻陕西、山西大旱,朝廷正在讨论赈灾的事情,不日当有定计。”

   周之茂端起茶杯,似笑非笑。

   “子安关心的都是国家大事。就没去哪位大人府上拜望叙话吗?”

   “这……倒是没有。”

   “文司业没给你介绍信吗?按理说,他同黄侍郎应该有些交情。”

   “有的。还没来得及拜访。”

   陈吉发对周之茂的情报渠道十分佩服,这些世家子最大的好处,便是清楚了解朝廷大员之间的恩怨情仇,从而总能找到关键节点,关键人物,比普通士子攀附关系便捷许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