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末争雄

第349章 权臣祸国(三十五)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2052 2025-04-07 10:26

  鳌山卫是胶州的重要的海防堡垒,自明朝建立以来,这里便是抵御倭寇侵袭的前沿阵地。

   二百多年来,这里的卫所官兵世代生活在此,原本以军事为主要职能的卫所,如今已经变成了繁华的城镇。

   那些世袭的军职家族,逐渐掌握了鳌山卫的军政权柄,并且垄断了附近的海贸。

   至于原本抵御倭寇的职能,已经名存实亡了。

   倭寇主要是由日本萨摩、长州的浪人,纠合沿海讨生活的汉人、朝鲜人等组成的海盗团体。

   在十七世纪中叶这个重要的大航海时代,这些海盗既做远洋贸易,也趁机劫掠地方。

   到了明朝末年,随着内部动乱,沿海地区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镇守,于是倭寇坐大,许多卫所与倭寇做起了生意,就像张家口堡那样,监守自盗。

   鳌山湾、胶州湾水文条件好,能停远洋大船。

   鳌山卫控制着这片海域,自然也就有先天优势,与来此停泊补给的各路船队做生意。

   午夜时分,鳌山卫军港内寒风阵阵,了望哨上,两位老兵抱着长枪缩在矮墙后面带着困倦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海天交接之处,缓缓出现一片黑色的阴影,两位老兵毫无察觉,甚至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黑暗中,有人从海水中露出身影,悄悄摸上了码头栈桥。

   停泊在港口的战船上,值夜的士卒在舱内呼呼大睡,丝毫没有半点警惕心。

   与倭寇海盗做了太久的交易,鳌山卫从指挥使到下面的兵卒,都习惯了这种松懈无事的夜晚。

   反倒是停在港口外围的商船,在岸上立起火把,将栈桥附近照得通明。

   越来越多的黑影上了栈桥,远方的黑影也越来越庞大,渐渐地,显露出舰队的轮廓。

   那些亮着灯的商船上,最先有了望哨发现了情况。这些海商、海盗一体的家伙,远比官兵要警觉。

   “有船来了!”水兵从桅杆上跳下来,拍响了船主的舱门,“是大船!好多!”

   船主有些惊讶,连忙跟着水兵来到甲板上。这时候,远方的黑影已经很明显能看出舰队的轮廓,这些船体型庞大,已经占据了顺风位置,排成一列长队。

   这个时代,明朝的海军还是舢板、沙船为主力,宝船等风帆船很少,但经验丰富的船主只一眼就判断出来,对面全是风帆战舰,搞不好,是炮舰。

   这个认识让他亡魂大冒,立刻吼道:

   “升帆!起锚!”

   就在这个时候,海天之间一道红色的流星腾空而起,在空中炸开火红的烟花,紧接着,沉闷而遥远的轰鸣声滚滚而来,港口上还亮着灯的那些船只周围,瞬间水柱四起,有些倒霉的船被砸穿了甲板,木屑横飞,还有些小船直接莫名解体。

   岸上,喊杀声四起,大量的水鬼用铁钩挂住战船,翻上甲板肆意砍杀,还有些黑色甲士在岸边列队,向半山腰的鳌山卫所冲了过去。

   此时,鳌山卫山脚下的大宅子里,指挥使余同安被下人叫醒,还没搞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

   姜家父子如今正在余宅,下午的时候,他们看到陈吉发去了浮山所附近,就将消息告诉了余同安。

   几人商议准备在陈吉发北上返回的路上扮成倭寇截杀他们,但没想到,陈吉发会当晚就对他们动手。

   余同安和姜家父子披挂整齐,又催促亲卫家丁集结,这时候前面的情况乱七八糟的传了过来,有说是倭寇来袭的,有说是浮山所叛乱的,有说是大股海盗上岸劫掠的,什么版本都有。

   余同安是世袭军职,从小学习临阵指挥,知道这个时候最不能军心紊乱。

   他要求部下坚守岗位,又派姜家父子赶紧到即墨县报告,搬救兵,然后领着五十亲卫家丁往堡垒赶。

   这个时代的军队,杀敌破阵,靠的就是精锐的亲卫家丁,无论是明、清或者流寇,都是这个套路。

   只不过,因为明军政治败坏,财政系统出了问题,导致军费紧张,将领们只有克扣军饷,或者搞走私生意,才能养得起家丁。

   比方说关宁铁骑,最有战斗力的,便是吴襄、吴三桂父子的三千家丁;而满清最有战斗力的白甲兵,实际上也就是相当于旗主的亲卫家丁。

   因此,别看余同安这个指挥使只有五十家丁,但若是放在战场上,却能实打实的追着几百上千人跑。

   余同安带着五十家丁往鳌山卫堡进发,半路上便听见海上隆隆炮响,港口处一片混乱。

   隐约听见有人在喊,说什么余同安勾结倭寇,通敌叛国,要求各部不得参与,约束部下。

   因为此前余同安本人下达的命令也是坚守各地,因此这帮子喊话的人在四处乱窜,竟然无人阻拦。

   港口处的混乱中,影影绰绰有大量黑甲兵到了半山腰,堡垒及其周边火光冲天,眼见是要破了。

   余同安此时急了,没有多想就朝那边冲了过去,行至半路,突然从道路两边出现大量的火铳兵,对着他和亲卫家丁就是一通火力输出,瞬间倒了大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