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末争雄

第229章 晋商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2064 2025-03-15 23:06

  路上,姜先启又从旁侧击询问王徵的情况,陈吉发知道他这是要验证自己是不是真的认识王徵,于是承诺,等这边忙完了,带姜先启去见见王徵,一起叙叙旧。

   得了承诺,姜先启的目光便投向道路两旁。

   先前光和陈吉发聊天,他却是没有注意到,这一路上的景象,与别处竟然如此不同。

   路面用某种不知名的灰石铺就,平整坚硬,乘坐的四轮马车速度很快,却完全没有大的颠簸。路旁有许多这样的四轮马车驮着沉重的货物往来于港区和县城,远处的货栈里,体型庞大的龙门吊正在将整箱的货物从码头吊运到货船上。

   姜先启刚下船那会子的自傲和轻蔑,此时已经完全消失无踪,心中只剩下了好奇和探究,不停的抓着陈吉发问这问那,后者都耐心解释。

   渐渐地,姜先启觉得陈吉发如此平易近人,像个邻家后生般,感情拉近不少,也不去想他究竟是何方神圣了,干脆有啥问啥,学了一路。

   对于苏家湾培养的孩子来说,陈吉发讲的这些都是学堂上的基础内容,但对于姜先启带来的那些匠人来说,却是了不得的知识。有两个年纪小的连忙掏出草纸和炭笔,想要记下来,陈吉发见了,温和说道:

   “这些东西金口书院整理了一批书籍,都准备公开出版的。回头我让他们给诸位匠人都送一套,无需劳烦此时抄记。”

   众人惊喜,连连道谢。

   “公子高义!”

   “应该的、应该的!”

   马车很快到了铁厂门前,许定山、刘三两大工头,合作社大冶分社负责人王铁柱,以及铁厂总账房李青、内务苏茂林早已等待在此。

   陈吉发本不想惊动他们,不过他们听说了陈先生要来,都放下手里的事情,非要来陪同。陈吉发下车后与他们见礼,又勉励几句,就让他们各自去忙了,只留下许定山咨询下铁料的事情。

   姜先启下了车,就四处探看,先是看到铁厂远超旁人的高炉,然后是几层楼高的龙门吊,以及堆积如山的矿石、焦炭。

   这座在后世看来顶多算乡镇企业的小型钢铁厂,在这个时代无论从技术还是规模上来说,都是绝对的天下第一。姜先启和他身后的匠人都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的铁厂,心中已经由路上的好奇,变成了震撼。

   更震撼的还在后面。

   临时工棚内,三米多的铁范已经铸造成型,正在打磨,原始的镗床、铣床、钻床虽然比不上后世那些精密机床那么减压,但也依然是这个时代理工男的真爱。姜先启和那些匠人看到了就走不动路,眼看着铁料在机床上被加工成一个个成品零件,心旷神怡。

   “陈先生,你这些东西……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吗?”

   “谈不上,都是众人的努力。许多东西我只是出点子,具体落实还是锦州他们。”

   姜先启这才正视陈吉发身后那帮年轻的、看上去有些木讷的年轻人,上前鞠躬道:

   “有眼不识泰山,这位小匠师,多多指教了!”

   “受不起、受不起!”万锦洲有些拘谨,脸色通红,拖住姜先启的胳膊,“大匠多指导晚辈!我们都是理论上的,实践还要多向您学的。”

   “好了,都是自家人,别搞得这么客气。”陈吉发笑着拍了拍二人肩膀,“姜大匠看过工棚,感觉一个月能完成任务吗?”

   “嗨,早知道你这里有这些利器,就该早点过来的。说不定二十天就够了!”

   压力骤减,大家轻松哄笑起来。陈吉发也很高兴,他看得出,姜先启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说不定能有机会拉他入伙,所以,他直接抛出了橄榄枝。

   “好,既然如此,这件事便拜托大家了!另外,各位远来不容易,朝廷给大家的俸禄也不高,咱们乌岭铁厂这边讲究同工同酬,大家在这里干,基本工资不算,奖金和补贴按照厂里的匠人发,大匠一个月三两,其他匠人一个月二两。”

   老板仁厚,工作条件舒心,能学技术,还有补贴可以拿,姜先启和那帮匠人都觉得这趟来的太值了,纷纷欢呼起来。

   陈吉发留下万锦洲和许定山,与姜先启商量下具体的工作,自己则赶回江夏。

   此时,正有另一件大事在等着他处理。

   山西商人王记钱庄是晋中县有名的银号,是数十家晋中商行合办的大型钱庄,不仅承接各类存取汇兑业务,甚至还代理部分朝廷的生意,比方说结算折色、熔铸银锭等等。

   王记钱庄在全国重要的商业门户城市都设有分号,江夏也有,但是规模不算太大。江夏本地士绅商人更信任本地的钱庄,比方说陈吉发的合作社,就是与四通钱庄合作。

   不过,随着合作社在江夏大型工商,即便大多数业务被江夏本地的钱庄瓜分,但王记钱庄在江夏的生意仍然得到了很大的扩张,从崇祯六年到现在,业务量几乎是翻了一倍。

   对于这件事,王记钱庄江夏的负责人王珏无疑是最开心的那个。不过,随着北面越来越乱,王家本家的经营受到了影响,王珏并没有在连年增长的业绩中获得些许的安全感,反而感受到了压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