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让你治理北疆,没让你一统世界

第215章 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

   定襄城如同熟睡的婴儿,被温柔地唤醒。

   即便上午放假,牧民们也和往常一样早早就从家里出发。

   在苍鹰的目送下,一匹匹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着,从四面八方向定襄城汇聚而去。

   由于北方学院今天举行揭牌仪式,今天来的人似乎比往日多了不少。

   “阿耶,还好我们早就报名学习了。”

   “否则现在竞争如此激烈,还真未必有我们的机会。”

   博特脸上噙笑,一脸庆幸地说道。

   他熟练地把自己的马牵入马棚,并把缰绳绑好。

   “咱们运气是好,这一批职业学院只招录300人。”

   “我听王府的人说,这300人一共分为6个职业班。”

   “其中只有一个职业班是教授泥瓦工技术的。”

   “另外的5个班好像是厨师班、纺织班之类的…”

   博鲁和蜀王卫们混得挺熟,小道消息可谓是门清。

   “啊,还有纺织班啊?”

   “早知道,咱们就让阿娘也过来学习。”

   博特撇了撇嘴,似乎觉得有些可惜。

   “阿娘如果也来了,那家里的牛羊马谁来放?”

   博鲁拍了拍儿子的脑壳,佯装嗔怪道。

   “嘿嘿…那倒也是。”

   父子绑好马,便兴致勃勃地朝北方学院大门方向走去。

   ……

   北方学院大门。

   考虑到日后可能会成为地标性建筑。

   李恪直接把后世京北大学的大门给搬过来了。

   只不过,这大门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经典结构。

   因此,这座古典的大门又夹杂了不少现代化气息。

   为了举行揭牌仪式,大门前连夜搭建起了主席台。

   “殿下,这揭牌仪式非得弄得如此高调吗?”

   “若是传回长安去,恐怕又免不了一番冷嘲热讽。”

   兰香看着身着官服的李恪,有些担忧地问道。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无须在意,本王又不是靠着别人的嘴而活。”

   李恪淡然一笑,自己的封地自然自己说了算。

   见其这般自信,兰香便不再多嘴。

   随着马车缓缓移动,北方学院大门已近在眼前。

   等他们下车的时候,才发现现场早已人山人海。

   不过没有半分凌乱,所有人都排着队呢。

   在众人炽热的目光下,身着紫袍的李恪走上了主席台。

   于主席台上站定。

   目光扫过台下乌压压的人群,李恪欣慰地点了点头。

   “看到你们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本王很欣慰!”

   “几个月之前大家都面黄枯瘦的,现在似乎都胖了不少,看来过得还不错啊!”

   李恪幽默的调侃,使得不少人都咧开了嘴。

   下一刻他的话锋立马一转,“不过大家也黑了不少。”

   只见李恪指了指身后的学院,严肃地说道:

   “大唐北方学院能这么快落成,离不开在场诸位的奉献。”

   “本王代表蜀王府,代表北疆百姓,向诸位道一声辛苦。”

   李恪此言一出,现场不少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哪里辛苦了?

   哪里辛苦了?

   当初要不是殿下的救济,他们估计都活不到今天。

   有时候他们觉得,真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是不是自己没有努力,是不是没有吃饭~~

   “大家肯定很好奇,大唐北方学院是不是和国子监一样,只允许勋贵、士族们学习。”

   “本王今天在这里郑重声明:大唐北方学院面向所有百姓开放!”

   哗—!

   这句话的震慑力,丝毫不亚于向平静的湖水里扔一颗炸弹。

   在场的大部分是牧民,在蜀王府接管之前,别说学习了。

   就连自由都没有,得被贵族剥削,被其他部落剥削;

   整条不是放牛就是放羊,还特么无偿的,跟奴隶没啥区别。

   而殿下却说,他们的孩子也有了学习的机会。

   这…这让他们如何不震惊?!

   一时间,不少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直接跪地磕头。

   双手合十,一拜蜀王,二拜长生天…

   直到李恪抬起手,往下压了压,众人才恢复安静。

   “当然,想要入学也不可能任何条件都没有。”

   “具体的条件,得看一下每个学院的招生简章!”

   生怕大家误会,李恪开口补充了两句。

   十年育树,百年树人。

   教育事业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而且还需要长期投入。

   蜀王府不可能无条件地投入,设置门槛还是有必要的。

   “例如:厨师班的学员毕业后,同等条件下得优先去蜀王府麾下的酒楼工作。”

   “当然,这些条件也不会苛刻就是了。”

   众人哑然,这还算条件?

   您这分明是在给我们找工作啊!

   殿下他真的…我哭死!

   “考虑到现场有不少牧民朋友,本王觉得还得强调一下为何要学习。”

   “大唐有句话是这么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