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震惊朝野,满朝质疑
将珍妮纺纱机的项目也安排下去后,天已经黑了。
“殿下,府上已经准备好晚饭,您赶紧回去休息吧。”
看着李恪如此拼命,何时都有些感慨。
自从到定襄城以来,殿下几乎每天都在忙。
而王玄策去了薛延陀之后,一直没人能顶替总管的位置,就变得更忙了。
“走,你也一起吃吧。”
由于还要交代一些事情,李恪索性吩咐他一起吃了。
“诺。”何时也没客气。
自从王玄策去了薛延陀之后,他俩经常一块儿商量事情。
为了不耽搁时间,一起吃饭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
很快便是一周过去。
李恪与何时两人和往日一样,准时来到作坊区。
“殿下,您要的东西已经制作完毕。”
刚踏进打铁铺的门,老曹就兴奋地上前汇报。
咧着一口大黄牙,搓手如苍蝇,好似在邀功似的。
“嗯,不错!记得去领赏。”
李恪大手一挥,情绪价值拉满。
“谢殿下!”老曹那叫一个兴奋。
他们这些匠人都迫切地想拿…呸,想立功!
这几天跟打了鸡血似的,就等这一声‘有赏’了。
得到殿下肯定这一刻,心里那叫一个扬眉吐气。
在此之前,其余的部件都已经顺利交付。
因此,这批零部件完成,李恪就命人将东西抬走。
郡守府邸。
在李恪的指点下,工匠们用了几个小时才将飞梭织布机组装完毕。
“不错,纱来!”
李恪命人寻来麻纱,亲自上手试验操作。
随着飞梭沿着导轨来回穿梭,那织机上的纱线就随着飞梭回线。
虽然手生,但织布的速度依旧十分可观。
仅用了一个小时,李恪织出了两尺宽的麻布。
这效率足足是目前织机的两倍。
而飞梭织布机织出来的布都是市面上的两倍宽,算下来整体效率至少是大唐织机的四倍。
作为李恪的侍女,兰香眼睛瞪得滚圆。
她嘴巴张的老大,都能吞下两颗鸡蛋。
“殿下,这织布机竟能有这般神奇?”
看到李恪织布的速度,她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了。
能被杨妃派到李恪身边做贴身丫鬟,她的织布手艺自然没的说。
可即便是她拥有一身精巧的手艺,也从来没料想过今天这一幕。
不靠手艺经验,而是靠着一台织布机,织布速度竟恐怖如斯。
而且,织出的布料又宽又好。
若非亲眼所见,她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眼前的一切。
她不由得叹了口气,这几个月来殿下跟换了个人似的。
先是那些奇怪的家具,再是贞观犁,又加上玻璃镜等一系列与众不同的物件横空出世。
若非她对李恪足够熟悉,她都要怀疑殿下是不是被掉包了。
何时也没好到哪里去,愣在了原地。
对于他俩的反应,李恪并不觉得奇怪。
任何远超于时代的发明现世,都会引起一阵轰动的。
“都说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了!”
“以后用飞梭织布机,咱们就可以大规模生产布料了。”
做出了飞梭织机,李恪的心情瞬间大好。
制造飞梭织布机需要大量铁匠和木匠,好在定襄城中有充足的工匠。
“何时,立马召集工匠开始大批量制作飞梭织布机,第一批就先100台吧。”
“另外,从城中选几处闲置的宅子,用来充当临时织布工厂。”
是的,李恪打算建立织布工厂,开启规模化纺织。
此举不但可以为自己创造营收,还可以解决北疆百姓的就业问题,对加强草原的统治更是有利。
草原的牧民们基本靠着放牧为生,收入实在太过单一。
若是能够增加额外收入,那他们对大唐的依赖性会更重。
等以后被同化了,大唐对草原的掌控力将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一念及此,李恪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何时也回过神来,立马掏出笔记本记录起来。
“殿下,咱们是要进军织布行业了吗?”
见李恪颔首承认,何时双眼亮如灯泡。
“殿下,咱们要发了!”
……
在定襄城为组建纺织流水线而忙碌的时候,乔师望一行人也回到了长安。
翌日,早朝。
太极殿。
“宣乔使节入殿。”
随着王德吼了一嗓子,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太极殿门口。
由于心中急迫,乔师望马不停蹄地赶回长安。
他们是昨晚抵达,因此许多人都还没得到消息。
这会儿,有人已经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乔使节离开没多久吧?怎么就回来了?”
“莫非…蜀王殿下真的把事情彻底搞砸了?”
“不会吧,那薛延陀那边岂不是战端再起?”
“嘘!这事儿可不敢瞎说,小心惹怒了陛下。”
“……”
毫无疑问,众大臣们八卦之心瞬间被点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