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李恪式蒙学有多双标?
沈精兵咧嘴笑了笑,直白地问道:
“怎么?怕殿下养不起你们这么一大帮人啊?”
此话一出,众人还真有些难为情,他们确实就是这么想的。
他们一个部落人虽然少,可整个北疆人可就多了!
蜀王府在定襄城投入有多巨大,他们是看在眼里的。
虽说他们这些人的薪水以工分抵扣,但工地上那些建材一看就价值不菲。
如此大规模的投入,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他们很担忧…担忧蜀王府哪天突然承担不起这些投入。
“嗨~这又有啥的?”
“你们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殿下说了,百姓们要的无非就是过上安稳日子。”
沈精兵也是经过培训的,这种暖心话张嘴就来。
兴许是被感染到,亦或者是发自内心,立马就有人回应。
“殿下说的没错!我们只想过安稳的日子。”
“啊对对对,他说的对!”
一时间,众人也都纷纷开口附和道。
他们只是不擅长表达,并不是不会表达。
“殿下曾言:要让群众讲话,哪怕是骂自己的话,也要人家讲!”
“所以,以后你们有话就说,有话敢说,不能有话不说!”
沈精兵噙着礼貌式笑,对众人的反应很是满意。
“其实你们大可不必担心,接下来蜀王府还会开设新的工厂。”
“有工厂自然就需要招聘工人,到时候还望诸位积极响应招聘公告。”
“再说了,蜀王殿下是谁?那是北疆的主宰!”
“区区这点小问题,怎能难倒他呢?”
“咱们只需要坚持拥护殿下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响应殿下号召即可。”
闻言,大家心中的担忧顿时淡了几分。
在他们看来,殿下就是无所不能的!
“必须的!”博鲁丝毫未察觉自己已成了李恪的形状。
当即便忍不住表态道:“若是有人敢不遵守,咱们所有人都不会放过他的。”
“对对对!他说的对!”其他人也跟着表达。
“嗯,已经很晚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我们也得动身回去了,大家记得不要独行,切记安全至上。”
沈精兵站起身来,还不忘叮嘱大家注意安全问题。
“沈队长,要不就在这睡吧,连夜赶路也不安全。”
见状,博鲁忍不住开口挽留道。
“不碍事,我们人多。”沈精兵摆了摆手。
他们有不能在外过夜的规矩,况且还得回去复命呢。
和大家告辞后,蜀王卫们迅速策马离去。
望着蜀王卫们离去的背影,众人依旧止不住的激动。
博鲁率先开口发言:“诸位,殿下的话听到了吧,咱们明日一早就开始搬迁吧。”
“行,没问题!”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不如,咱们就都搬到博鲁这儿来好了。”
众人很快就商议完毕,纷纷起身告辞离去。
……
蜀王府。
某个办公室内。
在蜀王卫们到访各个部落的同时,李恪他们也没闲着。
一群文人聚集在一起,正在忙着整理蒙学教材。
“殿下,您这句子这么理解真的合适吗?”
王玄策放下手中的笔,眉头都快拧巴成‘川’字了。
“让我康康,哪句话的理解有歧义啊?”
一旁的何时好奇得紧,很快就把头探了过来。
只见书本上写着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翻译那一栏却写着:我不要的东西,宁愿扔了也不会给别人!
更离谱的是下一栏原文: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栏写着:既然都已经来了,那就安葬在这里吧!
“蛙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这样理解的吗?”
何时不由得惊呼出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理解简直恐怖如斯啊…”王玄策强行憋笑,喃喃道:“有朋友千里送人头,我可真是太开心了!”
众人:“……”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解释竟然是…”
“早上知道了去你家的道路,下午就可以去打死你了!”
其他人接过《抡语》也开始品读起来。
读完,所有人都懵了。
不要这样好不好?
刚才我们也看到了,只不过不敢多问。
可你们这样…就显得我们很傻!
众所周知,大唐科举考试科目主要分为常设科目和非常设科目。
其中常设科目又分为: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
而儒学经典呢,又主要在明经科中进行考察。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论语》自然也是明经科的必学内容。
在座的人虽然没有入朝为官,但好歹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然而,看着这些翻译,他们都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玄策,你不妨看看本子封面上写的啥。”
李恪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提示他翻看封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