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让你治理北疆,没让你一统世界

第134章 派遣王玄策出使

  贞观五年二月十五,郡守府门口。

   空地上已搭起一高台,是为了出使仪式准备的。

   李恪和从长安赶来的王德立于其上,下方唐军以及牧民们翘首以盼。

   王玄策今日要出使薛延陀的消息,早已传遍了定襄城。

   许多牧民在得知消息后,纷纷自发前来送行。

   他们知道,殿下此举是在为他们讨回公道,是在为大唐立威!

   唐军以人墙的形式将牧民和仪式场地隔开,并维护秩序。

   这些唐军们身上穿着明光铠,通体银白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头盔上都留着白色的盔缨。

   那便是唐军的身份象征,是大唐荣耀!

   而一旁的空地上,数千匹战马都按照方阵的形式排列,每一匹战马都由一名唐军牵着。

   一辆辆装满物资的车队也已经整束完毕,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立刻出发。

   “吉时到!”

   随着礼部官员一声大喊,唐军们将命令传递开来,受节仪式也正式开始。

   “大唐节度使王玄策,上台受节!”

   话音落下,身着节度使服饰的王玄策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走上台去。

   等王玄策在台上站定,王德才开口宣读圣旨:

   “门下:着王玄策担任节度使,即日赴薛延陀,命真珠可汗…”

   圣旨中的内容,就是让王玄策出使薛延陀,并安抚真珠可汗,以保北疆稳定。

   另一方面,就是想敲打薛延陀一番,以此扬我大唐国威。

   至于其他过激的行为,圣旨中倒是没有提及。

   李恪摇了摇头,看来朝中的态度还不够强硬。

   想必那些文臣又出言阻拦了,这是他们的一贯作风,早已见怪不怪。

   “臣,接旨。”

   王玄策单膝跪地,恭敬地接过圣旨。

   虽然圣旨这么说,但他是绝对不会照做的。

   这些日子,他可没少和李恪商量关于对薛延陀如何处理的事宜。

   割地、赔款、开放自由贸易,这些一个条件都不能少。

   割地不需要多,只需要几个部落足矣。

   虽然不能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但能给他们埋个定时炸弹就够了。

   同时,在这几个部落的地盘上开设一家万宝阁分店。

   以便向薛延陀开展自由贸易,合理合法地搜刮薛延陀的资源。

   就在王玄策脑海中卷起头脑风暴的时候,王德的声音再次传来:

   “大唐节度使,持旌节以为凭信,节度使在旌节在,旌节在手,汝便象征我大唐,行走天下当保国格不失,可知其重。”

   王玄策也回过神来,恭敬行礼道:“臣王玄策,定不负此节,不负我泱泱大唐。”

   “授!”

   礼部随行官员把控着流程,扯着嗓子喊道。

   王德将旌节郑重地递出,表情格外严肃。

   他可没忘记,当李世民收到李恪的奏折的时候是何等情况。

   当时在朝堂上,众大臣吵得不可开交。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众文臣义正言辞地弹劾蜀王殿下。

   说蜀王殿下为了区区一个部落就要大动干戈,派遣使节出使薛延陀,纯属小题大做。

   东突厥好不容易攻打下来,大唐尚且需要休养生息,不宜再挑起战事。

   而武将们态度则赫然相反,他们认为薛延陀此举意在试探大唐的底线。

   若此次不问责,恐怕以后会变本加厉,学那颉利可汗拥兵自重。

   所以,武将们都纷纷站了出来表示对蜀王殿下的支持。

   两方各持己见,态度强硬,气氛一度沉默。

   最后,还是太子李承乾站出来公然支持蜀王殿下,这才让李世民下定决心。

   王德知道,此次王玄策出使薛延陀事关重大!

   因此,他也忍不住多提醒一句:“王使节,此行务必要狠狠敲打真珠可汗,以示我大唐身为天朝上国的威严!”

   “喏。”王玄策躬身行礼。

   但李恪还是觉得王德的交代太过保守了。

   于是上前拍了拍王玄策的肩膀,开口纠正道:

   “别敲打敲打了,告诉乙失夷男,大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大唐既然当初能扶持他上位,那就有手段废了他。”

   “本王提出的条件十分合理,割地、赔款、开放自由贸易,一个都不准少。”

   “这是本王给他唯一的机会,让他别不识抬举。”

   “若是他想死,大唐不介意给薛延陀换一个可汗!”

   李恪的话杀气很重,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尤其是程处默和尉迟宝林二人,纷纷侧目,震惊不已。

   他俩昨天才刚到定襄城,今天就听见了李恪如此霸气侧漏的言论。

   卧槽!

   您这话要是说出去,怕不是真珠可汗会当场翻脸哦?!

   不过他们又怎会知道,李恪敢如此嚣张,自然是有所依仗。

   有神器在手,若还束手束脚,干脆窝在长安城当孙子吧!

   “喏。”王玄策再次行礼。

   他内心感激不已,蜀王殿下这是在为自己承担责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