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让你治理北疆,没让你一统世界

第204章 祸b流通学之双赢

  

第204章 祸b流通学之双赢

   定襄城。

   继谭军泄密事件之后,蜀王府如同经历了一场大地震。

   尤其是那些嘴巴不严的,几乎是人人自危。

   为了避免再次泄密,李恪建立了严格的政审制度。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进行政审呢?

   那自然是通过不良人的侦查手段了。

   作为李恪手中最得意的情报组织,不良人从未让他失望。

   看着身着黑袍的不良帅,李恪淡淡问道:“张恒,调查结果出来了吗?”

   “殿下,目前有嫌疑的都在这张名单上了。”

   “有标注的都是各大势力的探子,其余的是怀疑对象。”

   张恒将一份名单摆在桌子上,面无表情地说道。

   李恪拿起仔细浏览了一遍,心里已经有底了,“不错!今晚让名单上的人消失!”

   “是。”张恒自然不会有意见。

   李恪微微颔首,对不良人很是满意,挥手示意退下。

   张恒收起名单,刚想离开就被叫住了。

   “回去之后,替本王给不良人的兄弟们带句话。”

   “若是有家属在世的,可以让他们来定襄城。”

   “本王不能保证他们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还是没问题的。”

   “若时机合适,本王会为兄弟们正名。”

   张恒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难得出现了情绪波动。

   不良人大多都是罪犯,都是无颜面对家人的失足男子。

   但此罪犯非彼罪犯,不少都是被陷害的。

   李恪如此贴心的安排,不正戳中了他们的软肋嘛!

   他眼眶微红,嘴唇抿了又抿,最终只化作一句:“我替兄弟们,谢过殿下!”

   “应该的,不能让兄弟们既流血又流泪。”

   仅仅一夜时间,蜀王府中所有涉嫌泄密的人全部被清理干净。

   但这对于定襄城的大部分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一切~似乎从未发生过!

   这日。

   李恪刚巡查完工厂,就迎面碰上了王玄策。

   “殿下,好消息啊!”

   “仔细说说。”

   “殿下也知道,咱们的天狼计划被鄂国公知晓……”

   王玄策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原来,李世民本来想降旨问责的;

   好在长孙皇后和太子联合诸位武将合力劝阻,这才让打消了问责的念头。

   福祸相依,这话一点都没错。

   因为此事闹大了,长安城的客商们也从中嗅到了商机。

   这场风波,直接卷起了长安客商北上的潮流。

   “也就是说,如今有一大批客商正在来定襄城的路上?”李恪确认道。

   “没错!”

   “给我派人把他们拦住!”

   “啊?这…”王玄策懵了。

   “殿下,咱们之前还忙着招商引资,现在又为何要拦住那些商人?”

   王玄策表示不解,有人买商铺不是好事儿嘛?

   在定襄城的建设上,蜀王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非但如此,就连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是前所未有的。

   不论是波特兰水泥,还是建筑钢筋…亦或是厨卫建材,都是跨时代的。

   前期投入如此巨大,不是应该想办法尽快回血吗?

   现在商户们主动送上门来,为何又要拒之门外?

   “玄策,你是不是觉得咱们应该好好赚他一大笔才行?”

   王玄策总管蜀王府的财务,关注点自然偏重于敛财了。

   见他惊愕的表情,李恪立马就将他的心思猜了个透。

   “没错!殿下咱们蜀王府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王玄策捂着胸口,感觉心都在滴血。

   他觉得,李恪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自他总管蜀王府财务以来,一直都压力山大。

   生怕哪天周转不过来,导致资金链断裂。

   如果影响到殿下的大业,他就是蜀王府的罪人!!

   “玄策,本王觉得有必要给你科普一下货币流通学了。”

   李恪意识到,这家伙目前的理念已经跟不上蜀王府的步伐了。

   “祸b流通学?那是个什么学?”

   王玄策喃喃道,眼神中带着浓浓的疑惑。

   “我只听说过《算学》、《书学》、《律学》、《太学》、《国子学》…没听说过什么祸b流通学。”

   他曾经是县令,自然学习过大唐国子监的相关科目。

   但无论他如何回想,都没想起来大唐有这一学科。

   “玄策,若是没了万宝阁的补给,你觉得咱们能玩转北疆吗?”

   李恪回答这一问题,而是直接抛出了个问题。

   “这…恐怕有点难。”王玄策想都没想,就直接摇头。

   这段时间下来,万宝阁垫了大量的钱财进去。

   若非有东突厥贵族和薛延陀抄家所得的黄金维持,恐怕都要支撑不下去了。

   没办法,蜀王府的摊子实在是铺得太大了!

   且不说,定襄城有超过五万的工人在上工,每天光伙食费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