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让你治理北疆,没让你一统世界

第241章 妇科圣手,夺命先生

  “没错,就是如此!”李恪斩钉截铁道。

   “那这些细菌为何咱们看不见呢?”孙真人再次提问。

   “自然是那些细菌实在太小了,小到通过肉眼根本难以分辨咯。”

   “那殿下您又是从何处得知这些知识的呢?”

   这次开口的不是孙真人,而是那位吃鸡乞丐。

   他是孙真人最小的徒弟费鸡师,对老师一直敬重有加。

   见老师这般模样,他心里自然是有些不爽的。

   尤其是…李恪才几岁啊?

   一个十几岁的小屁孩,居然妄图指导他老师…

   更奇怪的是,老师居然还听得格外认真。

   就两个字:离谱!

   这让他一时间无法接受这种落差,因此才出言反问。

   语气中,自然也带了几分质疑之意。

   “小子,其实本王并不懂医学。”

   李恪并没有因为对方态度桀骜就不耐烦。

   而是淡淡反问道:“可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费鸡师下意识脱口而出。

   李恪又小抿一口茶水,颇为享受地‘啊’了一声。

   若是在后世,这时候专属bgm就该响起来了。

   并配上字幕:统统闪开,老子要开始装逼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而本王,恰好就有很多钱!”

   众人:“???”

   听听,汝人言否?!

   不过众人这下都很识趣,并没有开口说话。

   关于李恪的传闻,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

   在离开长安时无人相送,陛下也没给什么赏赐。

   来的又是贫瘠不堪的北疆。

   用一句‘一穷二白’来形容,还真不为过。

   可当他们看到定襄城的现状,就发现…嗯…蜀王确实挺有钱的!

   所有人就这么盯着李恪,静待下文。

   “本王不但有钱,还有庞大的客商体系,这些都是别人不具备的优势!”

   “本王曾托人从西域诸国,甚至是远在西方的一些国家…”

   “比如天竺、波斯、阿拉伯等国搜集了不少医学书典籍。”

   “之后,本王又调集了不少外邦人将这些典籍进行了归纳整理。”

   “虽然那些国家的医术比较落后,但其中也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而在这些典籍中,恰好就包含了细菌、病毒理论。”

   这些话,自然是李恪随口杜撰的。

   反正他们又无法求证,他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实际上,这也为后续拿出《千金方》和《赤脚医生手册》做铺垫。

   否则到时候自己该怎么解释?

   提前打一剂预防针,到时候就免疫了!

   “殿下,不知老朽能不能看看那些典籍?”

   孙真人都快被钓成翘嘴了,忍不住开口道。

   学习新理论嘛,不懂就问,不丢人!

   “咳咳…那些典籍都是外文的,就算给你们也看不懂。”

   李恪轻咳了两声,暗道牛批吹太大了。

   不过这都是小场面,他立马转移话题道:

   “不过,本王倒是可以给诸位打个比方。”

   “诸位可曾听说过一句话: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吗?”

   在大唐,人们对蛔虫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不仅知道蛔虫的存在,有些人持有关于蛔虫的迷信观念和治疗方法。

   有人认为蛔虫藏在身体里,能够感知到人的想法。

   更有甚者认为:蛔虫知晓心底所有的秘密。

   因此,才会有“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吗”这类言论的诞生。

   “自是知道的。”所有人都点头表示知晓。

   在大唐有不少患者深受蛔虫折磨,在古医书中称之为‘蛔疾’。

   只不过目前针对蛔疾只有治疗之法,并无预防举措。

   “殿下,不知您此时提及蛔虫有何寓意?”

   孙真人左思右想,愣是没想明白其中有何关联。

   “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

   “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蛔虫可能就是我们不小心吃进去的?”

   李恪话音刚落,就有人出口反驳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病人拉出来的蛔虫我们都是见过的,外貌奇特,又细又长,格外渗人。”

   “那虫子如此恶心,患者又不瞎,怎么可能吃进去?”

   开口的依旧是费鸡师,他眉头微蹙,语气依旧桀骜。

   李恪也明白,看来不拿出点真本事来镇不住这家伙了。

   “愚蠢!患者难道吃进去的就不能是虫卵?”

   “所有的虫子都是有虫卵的,你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

   “正是因为虫卵太小,所有人都不重视才吃了进去。”

   “一旦进入人体,这些虫卵就不会繁衍变成蛔虫吗?”

   闻言,众人沉默了,实际上脑子都在飞速运转。

   按照这个理论来说的话,确实能解释得通。

   见状,李恪循循善诱道:“大家再好好想想。”

   “蛔疾患者是不是以老百姓居多,而达官显贵却很少?”

   “老百姓清洗食物都比较马虎,而富贵之人都比较讲卫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