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看透领导内心的龌龊,三国职场术

第169章 同事背刺你时,考虑得都是他自己的利益和仇怨

  职场上当同事背刺你时,你才知道他对你的怨恨有多深。在平时,你是毫无察觉的,你以为别人跟你一样心胸坦荡,有话直说。

   背刺就是指在某个关键时刻,原本信任或合作的人突然对你进行背后一击,俗语就是“背后捅刀子”。

   为什么别人会背刺你?可能是这几种原因:

   第一,嫉妒心作祟。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你身边越亲近的人,越见不得你好。而正是因为很亲近,他才知道你的软肋在哪里。

   第二,你得罪人而不自知。

   别人可能会暂时忍耐,表面上不露声色,实际上早就准备好了报复。

   第三,你对别人的利益构成了威胁。

   职场的本质是竞争,争夺利益才是很多人的最终目的。你觉得你与人为善,不主动去得罪人,人家就会放过你了吗?

   要知道,你的存在,对别人来说本身就是绊脚石,一份利益几个人分,哪里比得上一个人独享?

   特别是,如果你和别人就是竞争关系,你不犯他,他就不犯你吗?

   所以把别人背刺你当成职场常态,你又不是人民币,凭什么人家人爱?在职场上混,谁能不得罪几个人?谁没树过几个敌人?

   但是若简单到毫无防人之心,等待你的就是灭顶之灾。

   因为刘备召唤,同时因为拒婚的事,怕跟关羽在一起尴尬,我就带着一家老小迁居成都了。没看着关羽点儿,他果然就出了大事。

   刘备和诸葛亮命令关羽取樊城,傅士仁、糜芳二人为先锋。结果傅士仁和糜芳半夜喝酒,点燃了火炮,把军械粮草都烧干净了,还烧死了一些士兵。

   关羽怒斥两人,并各打四十大板,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大家都觉得这样处罚没错,却不知道,傅士仁、糜芳心里已经记恨上关羽了。

   这真是没处说理去,但是同事之间,不讲理的也不在少数。

   关羽亲自带兵大败曹仁,得了襄阳。随军司马王甫提醒关羽,别被东吴偷袭荆州,关羽说他已经任命潘浚守荆州。王甫劝诫潘浚多忌而好利,不可信,但是这时候关羽犯了刚愎自用的毛病,不愿别人质疑他的决定,不肯换掉潘浚,为将来失荆州埋下了祸根。

   此时关羽士气正盛,围攻樊城,抗击于禁、庞德,被庞德一箭射中左臂,但这还算小事,战场上受伤在所难免。关键是曹军起了内讧,于禁嫉妒庞德功劳,有心暗算庞德,局势十分有利于关羽。

   关羽利用八月骤雨,水淹樊城,擒于禁,杀庞德,更是威震天下,志得意满。

   岂料盛极而衰,曹仁射中关羽右臂,是毒箭,毒已入骨,要不是华佗及时来救,早就一命呜呼了,这就是名动青史的“刮骨疗毒”,是关羽一生中的鼎盛时期。

   具体华佗如何医治我就不赘述了,各类史书已经长篇累牍地描述过了,我只说说关羽这时候的问题:

   第一,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知道急流勇退,及时收手。

   关羽左臂和右臂都被箭射中,右臂还中毒了,如何能拿得起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这时候他如果向刘备提出去养伤,换人来打仗,说不定就能避开以后的祸事,最终能颐养天年。

   第二,傲气太过,得罪了很多人而不自知,而且不肯合纵连横,只是孤军奋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此时用在关羽身上,确实不过分,他是从来没把诸葛亮的“联合东吴抵抗曹操”放在眼里。

   曹操又派徐晃抵挡关羽,并暗中勾结孙权,让孙权派陆逊抄关羽后路。

   当时陆逊试探关羽,前来拜访,但是关羽看陆逊太年轻,才三十多岁,又犯了轻敌的毛病。

   吕蒙趁机起兵,夜袭荆州,潘浚投降东吴,东吴拿下了关羽一家老小。

   虽说这时候关羽还不知情,但若是他及时向刘备和诸葛亮求助,事情还不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他太自负了,懒得通报,此时的局势连诸葛亮都蒙在鼓里。

   孙权这时候充分显示出了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当机立断,招降傅士仁和糜芳。按理说糜芳跟我们风风雨雨了几十年了,最不应该反水,但是前些天关羽打了他四十大板,他怨恨关羽。关羽恐怕做梦都想不到,就因为这么一点儿小事,糜芳都能背刺他。

   糜芳在投降东吴后,一生未回蜀国。他在东吴担任将军之职,参与了东吴的南征北战,但还是受到了东吴一些人的白眼。他的背叛也让他哥哥糜竺在公元221年羞愧而死。

   徐晃趁机反击关羽,夺了偃城,若此时关羽若能向刘备和诸葛亮求救,事情还有转机。可惜关羽把脸面看得太重,不愿让刘备知道自己失利,带伤大战徐晃,曹仁夹击,关羽大败。

   噩耗不断传来,荆州被东吴所夺,关羽家眷落在荆州手里;公安傅士仁投降东吴;南郡糜芳投降东吴。多番打击之下,关羽伤口迸裂,气晕在地。

   这时候关羽总算想起来向刘备和诸葛亮求救了,但是太晚了,他已经错过了三次求救的机会了,早已山穷水尽,没有了立锥之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