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看透领导内心的龌龊,三国职场术

第103章 领导鄙视下属高估对手,那就利用这种心理来收拾他

  职场上是有鄙视链的,鄙视链的顶端往往是领导,因为领导手里的权力和资源决定了他的地位,实际上领导不一定是最聪明的。

   领导是最容易鄙视下属的,因为在他眼里,权力在他手里,他起主导作用,他让下属干什么,下属就需要照做,下属要是不听话,就把下属收拾了。

   所以很多领导都有一种迷之自信,觉得他能掌控一切,由控制欲衍生出鄙视感,在他们眼里很多下属都不如他们。

   而对于不了解的对手,领导可能会高估,因为领导有权力、有利益、有所有他不想失去的一切,就容易患得患失,也就更希望求稳,高看对手,就能减少他失去权力和利益的风险。

   所以很多领导都是双标的,鄙视下属,高看对手,这是他们的位置和思考方式决定的。

   如果你不幸是领导的下属或对手,千万不要想着扭转领导的想法,把领导的观念改成高看下属,鄙视对手,那是违反人性的。

   你需要做的,是放大领导的观念,作为下属领导鄙视你,你就要越要隐忍沉默,扮猪吃老虎,将来找准时机把领导拉下马。

   作为对手领导高看你,那就鼓足气势,虚张声势,彻底把领导吓住,注意一定要维护好这种形象,别被领导识破了你的画皮。

   曹操作为曹军的最高统帅,是个很怕死的人,而且一点儿也不加以掩饰。

   我几声狮子吼吓退了曹军,更吓破了曹操的胆子,拼命打马逃跑,连头上的发冠和簪子都跑掉了,披头散发极其狼狈。

   作为属下,张辽、许褚好不容易追上了曹操,扯住了曹操的缰绳,此时曹操仍惊魂未定。

   为什么是这两个人,那些跟曹操有血缘关系的夏侯氏、曹氏将领为什么不来追曹操?因为曹操对他们的定位不同。

   张辽、许褚是埋头苦干的职场黄牛,领导用得最多,却不是很在乎,他们要是不靠关键时刻卖力,当心哪一天就被曹操当垫脚石、倒霉蛋给推出去卖了。

   而夏侯氏、曹氏将领是跟曹操沾亲带故的关系户,打断骨头连着筋,我的狮子吼能把曹操吓成那副熊样,他们自然也吓坏了,而且他们不能比曹操显得更英勇,胆子更大,要不过年过节家族聚会推杯换盏之际,领导因为这次失了面子,跟他们生分了怎么办?他们不能出现在领导狼狈之时。

   张辽是个老实人,直接说曹丞相别怕,只有张飞一个人,不足为惧,现在杀回去就能抓住刘备。

   曹操自觉丢了面子,这时候他要采取张辽的建议,那不是显得他很无能?因此不听劝,只让张辽、许褚再回去打探情况。

   我本来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自作聪明,就犯了一个大错误——我把长坂桥给拆了。

   按我的直线思维,若桥没了,曹操就追不过来了,我还屁颠屁颠去找刘备邀功。

   刘备的情商比我高出太多段位了,说我考虑不周,如果不拆桥,曹操疑心有埋伏,就不敢再追;现在拆了桥,他们就知道我们没兵了,一定会追。就凭曹操几十万人的实力,一条河就能拦住他吗?

   果然如刘备所料,曹操一听桥被我拆了,就识破了我的画皮,马上命令架设浮桥,全力进军。

   他这是气着了,被我这个莽汉给骗了,他栽了个大面子!

   但是偏偏有不长眼的李典这时候来劝,说恐有埋伏,曹操直接反驳,说张飞是匹夫之勇,怎么可能使诈?

   要说李典这个人还是有脑子的,还很谨慎,但是不懂得观颜察色,你看这时候连张辽都不吭声了,他怎么能去触曹操的霉头?所以李典一生都没被曹操重用。

   刘备带着残兵一路狂奔,跑了八十多公里,跑到了汉津,被汉江拦住去路,很快就被曹操追上了。

   曹操此时正急怒攻心,要抓住刘备找回面子,因此命令全力进攻。

   正当刘备绝望之际,山坡后冲出一队埋伏的人马,是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挡住了曹军的去路。原来他已经从刘琦那里借到了一万人马,赶来援救。

   曹操一向对关羽是又爱又怕,突然见关羽杀出,吓得魂儿都没有了 ,大叫:“中了诸葛亮的计了!”没命逃跑,关羽一口气把他撵出了十多里地。

   曹操为什么说是“中了诸葛亮的计”?诸葛亮当时不在这里嘛!这是为了给他自己脸上贴金!

   曹操若说他是中了刘备的计,那不是承认他不如刘备吗?那他还怎么去捉刘备?而诸葛亮有“卧龙”之称,擅长运筹帷幄,输给诸葛亮不丢人。

   实际上,我们都没有用什么计谋,最后戏剧性的反转,一半是运气,一半是曹操的心理作祟:

   第一,曹操看不起手下张辽,若早听张辽的主意,刘备早就被抓住了。

   第二,曹操高估对手实力,也就是我的狮子吼把他吓住了,待识破画皮以后又冒进,犯了低估对手的毛病。

   第三,曹操对关羽有光环效应,心理上先怯战,没正确评估对手实力。关羽只借到一万人马,曹操手里有几十万,一万人追着几十万人打,说出去是个笑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