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看透领导内心的龌龊,三国职场术

第115章 造谣看智商,对错放两旁, 不用有心理负担

  职场上用舆论造势,说着简单,实际上很考验你的智商和谋事能力,你要没那精钢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儿。

   用舆论造势,说白了就是造谣,要想要谣言发挥它真正的作用,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你要比所有人都聪明。你要是智商不够,编的谣言连自己都骗不过,怎么能糊弄住别人,最后只能贻笑大方、自取其辱。

   第二,用舆论造势要结合实际情况,逻辑严谨、有理有据,不能凭空杜撰。七分真三分假才能把人骗的死死的,谎言之所以不容易被拆穿,是因为建立在真相的基础上。

   第三,要顺乎人心,不能逆人性而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是因为你说的话符合群众的利益,那么要是损害群众的利益呢?人只会有选择地听自己愿意听的话,你要说到人家的心坎里。

   其实造谣是个中性词,无关乎善恶对错,看造谣的人是谁了,他有什么样的目的,跟他的品行无关。

   就连圣人也深谙造谣的真谛,要不孔子怎么会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以你就不用对造谣有心理负担了。

   庞统去给曹操出了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都连在一起,把曹操骗的五迷三道的。

   但是这种诡计瞒不住聪明人,庞统正脚底抹油要溜,被人抓了个正着。

   这可把庞统吓得魂飞魄散,定睛一看,是老熟人——徐庶。

   若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肯收徒弟的话,诸葛亮、庞统、徐庶都算水镜先生的徒弟。虽然徐庶的智商比不上诸葛亮和庞统,但总归是比曹操高。

   所以徐庶能看穿庞统的连环计并不奇怪,两人玩笑一番,徐庶就拐入正题,让庞统给他想个脱身之策。

   徐庶已经在曹营这么长时间了还没脱身,可见他算不上顶级谋士。

   庞统也不推辞,眨眼间就想出计策,不愧是能和诸葛亮比肩的人物,心眼儿就是多。

   按照庞统所教,徐庶当晚就让人在曹营散布谣言,说西凉州韩遂、马腾谋反,要攻打许都。

   三国时期的凉州包括后世的甘肃省全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青海省东部以及陕西省的西部地区,距离赤壁大概一千五百公里左右,距离许都一千一百多公里。

   守将韩遂当年已经七十多岁了,马腾是马超的父亲,也年纪不小了。马超就是三国后期那个面如冠玉的大帅哥,这时候还没挑起他们家族大梁。

   先不说两位老将的年龄,隔了一千多里地,正规渠道还没信儿,谣言是怎么传到赤壁的曹军大营的?曹操手下那么多谋士和将领,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曹操先慌了,许都是他的老巢,是他的心病,不等别人反应过来,徐庶主动请缨,说愿意带三千兵马去散关把守关隘,挡住韩遂、马腾的大军。

   三国时期的散关位于后世的陕西省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距离赤壁一千一百多公里,距离许都八百四十公里,庞统给徐庶想的脱身之策,跑得可真够远的。

   曹操手下的人一个都没吭声,因为徐庶此举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就算看出不妥,也不会没事找事。

   第一,眼下正是赤壁之战的关键时刻,大家都摩拳擦掌想立功,谁愿意跑到西凉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坐冷板凳?

   第二,徐庶自进曹营以来一言不发,也就从来没有得罪过人,谁会故意跟他过不去呢?

   第三,这只是谣言,又不是官方文书的消息,万一是假的呢,不白跑一趟吗?

   曹操一看没人应声,只好答应徐庶领兵,并派一个不起眼的偏将臧霸辅助。

   其实徐庶会武功,能单独领兵,但是曹操不放心他,派臧霸盯着他。不过臧霸也算因祸得福,没死在赤壁之战,活到了寿终正寝,封妻荫子。

   徐庶心里暗笑,一个臧霸,有什么不好收拾的,出了曹营,我可就天高任鸟飞了,也不耽搁,连夜就带三千人马走了。

   刘琦公子高烧不退,浑身打颤,发梦魇说胡话,我们找郎中来看过了,说是惊吓过度。

   我和刘备、关羽面面相觑,刘表的儿子如此懦弱,还不如我儿子张苞和张绍胆子大。

   但是后面的事必须刘琦出面,他出面叫中央集权,我们直接出面叫篡位谋反。

   刘备没办法,叫关羽先去管好军队,刚弄到手的军权可不能丢了,然后叫我想主意,刘琦这算心病,该怎么治?

   我可是没少折腾刘琦,给他洗冷水澡降温,半夜装鬼吓他,用狮子吼震他,结果越治越严重,刘琦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刘备气得把我撵出去了。

   正一筹莫展之际,糜竺、糜芳、简雍、孙乾都到了,刘备可算抓住救星了,让糜竺来治。

   糜竺略一思索:“在刘琦公子心里,他父亲刘表最重要,要不我们找人假扮刘表,开解开解他。”

   这主意不错,但是谁扮刘表呢?我们都看向了刘备。

   其实刘备热爱表演,挺愿意扮演刘表的,但是他手一摊:“我比刘表低太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