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权力重组是阴谋的土壤,历史会掩盖事实
阴谋论的成因是不少人发现了事情不合理的地方,偏偏这些不合理还被掌权者或发言人强行合理化。
认定重大事件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是阴谋论的生存土壤,必要条件包括:“损人利己”、“故意欺骗”,“合谋操纵”,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算一个阴谋论观点。
从古到今,跟权力相关的事情就离不开阴谋的影子。因为跟权力无关的事情,很多人都不会注意,所以也用不上耍阴谋。
对于别人的阴谋,我们是吃瓜群众时,看得是津津有味,但若这阴谋落到你身上呢?
你能被卷入阴谋,是因为契合了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你一定是权力场上的人。
如果你没有权力,谁会闲着没事阴谋害你?害你也需要计算投入的成本的。
第二,你跟掌权者或大多数人的利益背道而驰。
别人害你一定有理由的,因为阴谋不是临时起意的犯罪,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没有足够的动力或心理支撑,害你的人可能会半途而废。
第三,史书不一定会还你清白。
史书是胜利者来写,那胜利者想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后世也不一定能看出来,只能从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推测。而由于年代久远,很多事情已经湮没于时间了,也就成了千古悬案。
曹操死于公元220年阳历三月十五日,曹丕于公元220年阳历十二月十日称帝,改国号为“魏”,这件事大大刺激了刘备一众人。
在曹丕称帝以前,所有的大臣中,只有我一人嚷嚷着为关羽报仇,去攻打东吴,其他人都三缄其口,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关羽平时人缘不好,没人为他说话。
第二,诸葛亮的大政方针仍旧是联合东吴抵抗北魏,只要他不吐口,下面的人不敢乱说话。
所以我天天喝醉了去磨刘备,刘备避而不见。我酒醉之下,兼高血压脾气暴躁易怒,干了不少混账事,《资治通鉴》说我";刑杀过差";,我认账,我没少鞭打下级士兵出气。
但是曹丕称帝,让刘备和诸葛亮意识到了必须改变策略,一定要称帝,并把联合东吴抵抗魏国,改成联合东吴讨伐魏国。
在这种情况下,我要求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就违背了诸葛亮的大政方针,成了一颗挡路石。
其实刘备是极想称帝的,这是他奋斗了一辈子的终极目标啊!但是称帝要摆足姿态,要再三谦让,连曹丕都曾三次上书辞让以显示“名正言顺”,刘备比他更会演戏。
但是因为我对刘备不肯攻打东吴不满,不愿配合演戏,所以只有诸葛亮带着一帮文臣跪求刘备称帝。
武将中关羽一死,不管资历还是年龄都以我为首,我不去跪求刘备称帝,其他武将都不好意思去,所以刘备称帝显得比曹丕冷清多了,刘备心里肯定怨上我了。
这是显而易见的,刘备于公元221年五月十五日称帝时,只有一帮文臣跪拜,他也仅册封了文臣,所有的武将一个都没封,这些昭示刘备的统治从";武将集团";向";官僚帝国";的蜕变,权力迭代开始了。
对于刘备称帝,我是满肚子的怨气,关羽死无全尸,刘备却走上人生巅峰。关羽都死了一年多了,丝毫没有为关羽讨个说法的打算,这算什么结义兄弟?
因此我默许刘备称帝,而不当众闹事的条件就是——刘备在称帝后宣布讨伐东吴。
对此诸葛亮早有准备,找了赵云当他的嘴替。因为五虎上将中,马超跟我关系亲厚,是站在我这边的,黄忠年纪大不愿掺和事情,只有赵云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资历上也能和我掰一掰腕子。
但是赵云出言反对以后,我不吭声,其他武将没一个附和的,刘备下不来台了,只能继续宣布攻打东吴,并任命我为主帅。
我大喜过望,却想不到,一场除掉我的阴谋,自此拉开帷幕。
我一直不否认我有错,御下过于严苛,只罚不赏,失尽人心,但仅仅是这样,不会导致我被杀。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死了八十三万人马后都安然无恙,我仅仅鞭打小卒,又没弄出人命,史书掩盖了事情真相。
我回到阆中,下令军中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这确实是我太心急了,是我的不对,我认错。
但是我帐下管后勤的范疆、张达进来跟我说时间太紧,办不到。这是第一处奇怪的地方,他们是中级或下级官员,跟我的官职有一定距离,就算我的命令不合常理,但是怎么敢当面反驳我?
你仔细想想,哪怕放在后世,一个基层办事人员敢当面回绝比他高了几级的地方行政长官吗?为了巴结领导,不是有句话叫“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吗?”
总之当时我怒火中烧,也没想其中有什么猫腻,把两个人绑在树上各抽了五十鞭子。打得不重,我只是杀鸡儆猴,因为过后范疆、张达还能行动如常。要是知道他们包藏了什么祸心,我肯定把他们打得躺在床上下不了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