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看透领导内心的龌龊,三国职场术

第104章 职场中的算计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尊重别人的需求

  职场中的相互算计,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想赢,你不但需要清楚自己要什么,更要明白别人要什么,剩下的,就是资源交换了。

   很多人犯的毛病,就是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去想别人要什么,或者就算知道了,也懒得去理会、去成全,这些情况多出现在领导对下属或强者对弱者的不平等关系中间。

   就像后世某着名明星的名言:“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幸亏他不在官场啊,要不早被人弄倒了。

   知道别人要什么,尊重别人的需求,是混职场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就算很多事情不能互惠互利,你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也就把别人发展成了你的人脉。

   对于那些只管自己需求,不在乎别人需求的人,本质上是自私自利,我们能远离就远离,如果实在躲不开了,或者他就是冲你来的,那就寻找同样被他伤害的人结成同盟。

   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执行起来太难,因为同样是被别人伤害的人,他的利益是否跟你一致?你们有没有利益冲突的地方?这个结盟的基础稳固不稳固?

   所以职场中的分分合合,就跟天下的分分合合一样,以利益为主导,无非就是谁笑到最后,谁失败出局,就是那么回事。

   关羽接刘备跟刘琦会面,又见到了诸葛亮,总算大团圆了。两好合一好,占据了江夏和夏口,又支棱起来了。

   但是形势仍很紧迫,曹操抢先夺了江陵,那本来是刘备想要的,荆州一半的钱粮都在江陵。

   要说曹操一把年纪了,还是挺有进取心的,点起陆军水军共八十三万,对外号称一百万,浩浩荡荡南下,准备打刘备。

   当然他也不傻,怕刘备投靠孙权,假意邀请孙权见面,以为孙权会被他的百万雄师吓到,主动投降。

   这就是犯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毛病,曹操本质上是看不起孙权的,从来没在乎过,孙权想要什么。

   我以前从来没提过孙权,因为没打过交道,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但是后世的人,肯定听说过辛弃疾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

   孙权生于公元182年,是在我们桃园三结义前后,现在是公元208年,才二十六岁,比诸葛亮都小。

   曹操大军南下,尽管不是来打孙权的,但是孙权主动召集谋士商议对策,看得出这个人很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这时一个重要人物鲁肃登场了,鲁肃生于公元172年,比孙权大十岁,出身巨富,文采武功都懂一点,但是不出类拔萃,但是胜在人品好、三观正,很得孙权看重。

   鲁肃建言:“荆州与我们邻接,易守难攻,百姓富足,如果占有这块地盘,就是为将来称帝打下了基础。如今刘表刚刚去世,刘备又战败了,我请求奉命前往江夏吊唁,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若是乐于从命,我们夺取天下就很有把握了。”

   这边刘备也和刘琦、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要联合东吴,让东吴和曹操斗,我们从中取利。

   刘备心里不踏实:“东吴谋士众多,怎么会听我们的?”

   诸葛亮胸有成竹:“要是东吴派人来探听虚实,我就顺势去劝说他们南北相斗。东吴胜了,我们就打下荆州;曹操胜了,我们就夺取江南。”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三方的需求:

   曹操,以打刘备的名义,顺势想拿下东吴,要不他干嘛带了八十三万兵马,刘备才多少人,打刘备需要用得着八十三万人吗?

   孙权,联合刘备拿下荆州,进而夺取天下称帝,没把刘备看在眼里,不认为刘备是威胁。

   刘备,打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跟在后面捡漏,孙权胜就拿下荆州,曹操胜就拿下江南,也就是占了孙权的地盘。

   三方的算盘都打得啪啪响,但是从利益的角度分析,刘备、孙权合作的可能更大,因为曹操是想把他们都灭了,没有合作的意愿。

   关羽发疯似的抱关兴去找诸葛亮看病,诸葛亮轻轻松松就治好了,从此关羽对诸葛亮感激涕零,再也不敢不听诸葛亮的话了。

   谁这辈子不会生病呢?得罪一个好郎中,那是跟自己的命过不去。

   刘备让关羽带五千人守住夏口,我主动要求和关羽一起留下,理由是孩子经不起颠簸了,刘备同意了,带诸葛亮和赵云,跟刘琦一起去江夏了。

   我这个人从来不弄那些虚头巴脑的,为了孩子留下,就是真的为了孩子。

   从新野一路逃难过来,我两个儿子再胖也饿瘦了几斤,把我和媳妇心疼得掉眼泪,夏口没被战火波及,食物充足,我要好好把儿子掉的几斤肉补上去。

   因为大战在即,我很快要上战场,顾不上老婆孩子了,战乱中没有吃的,还要四处奔走逃难,胖人才不容易被饿死。

   不是我不给儿子准备干粮,那是八月天啊,还是梅雨季节,不管准备什么食物都会长毛的,还不如在身上多存储点儿脂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