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第57章 今天我要光明正大地打败你!

  袁军因为吕布的溃败,士气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吕布赶到袁术面前,愤愤地说:“父皇,儿臣眼见就要斩下那三员敌将,取下大耳贼的头颅,父皇为何此时鸣金收兵?”

   袁术冷哼道:“你自诩天下第一,却连这三个人都打不过。要是我不鸣金,你现在恐怕已是身首异处!”

   “我看你的所谓‘天下第一’,不过是空有虚名!”

   这番话等于当众羞辱吕布,根本不给他留丝毫颜面。

   吕布握紧画戟,几乎想一怒之下取了袁术性命。

   “陛下!”

   陈宫大声喝止,打断了吕布的心思。

   “我军士气已经受损,我认为今日不宜再战。”

   “请陛下立即下令,全军撤回大营,改日再来决战!”

   这时,吕布才冷静下来,勉强压抑住了内心的怒火。

   袁术脸上愈发显得傲慢,拔剑指向徐州军方向:“击鼓,派步军前进,给我消灭敌人!”

   咚咚咚!

   战鼓声响彻云霄。

   三万多袁军迅速行动起来,数以百计的小部队向着徐州军方向推进。

   陈宫大吃一惊,没想到袁术如此固执,非要一决高下。

   “陛——”

   “住口!”

   袁术严厉打断了陈宫的话,愤怒地指着对方说:

   “即便没有吕布,我的三万大军也能碾碎刘备!”

   “别再多说无用之言,如果再动摇军心,休怪我不客气!”

   陈宫心中一寒,不再开口。

   袁术不屑地望向刘备所在的方向,说道:

   “大耳贼,今天我要光明正大地打败你!”

   “让我看看,你那个满肚子诡计的谋士蒋华强,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到你!”

   徐州军中。

   刚才的欢呼声渐渐平息了下来。

   三万将士再次进入紧张状态,每个人摩拳擦掌,准备迎战。

   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恐惧,眼中充满兴奋,仿佛看到了猎物般盯着前方的袁军。

   按军功制度规定,杀死一个敌人即可授田五亩。

   在徐州士兵看来,对面来的不是敌人,而是未来的大片良田和豪宅。

   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一场疯狂的杀戮。

   “主公,看来袁术真的沉不住气了。”

   “也是时候让天下的人都见识一下我们徐州男儿的勇猛了。”

   蒋华强目光冷峻地看着刘备。

   刘备浑身散发着杀气,提了一口气,举起马鞭:“张合,命你带领大戟士冲在前面!”

   “张飞负责主力步军跟随。”

   “张辽则率领并州狼骑保护侧翼,随时准备出击。”

   “今日这一战,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进攻!”

   坚定有力的号令发出。

   中军阵营内,十多面牛皮鼓敲响。

   震天的鼓声瞬间点燃了所有将士的斗志。

   前锋处。

   张合长刀一挥。

   三千名手握长戟的士兵排着整齐队形率先推进。

   张飞紧随其后,指挥主力步军跟进。

   张辽则带着一千多骑兵在两翼来回奔驰,伺机行动。

   整个战场震动,天地变色。

   原野之上,两支庞大的军队彼此逼近。

   很快,袁军的前锋撞上了张合的大戟士营。

   血腥的厮杀就此展开。

   袁术摸着胡须,冷冷地笑,等着看徐州兵一触即溃的场面。

   毕竟他的前军至少有七千多人,而张合手下仅有不到三千。

   数量上的巨大差距本应是压倒性的优势。

   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袁术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眯起的眼睛缓缓睁大,最后变得惊愕。

   他的七千先锋竟然被击退!

   非但没有轻易战胜那三千戟兵,反而被打得节节败退。

   那三千戟兵像疯了一样拼命抵抗,毫无惧色。

   骄悍的淮南士兵此时都被徐州兵的勇气所震慑。

   仿佛对面的不是人类,而是只知道杀戮的野兽。

   前军阵型乱了,士气低落,纷纷后退。

   徐州军以大戟士开路,步兵随后跟进,不断施加压力。

   袁军绵延一百多步的防线似乎要全线崩溃!

   “这怎么可能?区区三千人竟把我的整条阵线冲垮了?”

   袁术声音沙哑,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困惑,仿佛看见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一幕。

   陈宫突然脸色大变,喊道:“陛下,那些不是普通的戟兵,那是张合率领的大戟士!”

   “这支部队号称天下的最强戟兵!”

   “而且现在明显看出徐州军的勇气远胜过我军,我们怎能抵挡得住呢?”

   袁术身体猛然一震,终于醒悟过来。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严重低估了对手。

   居然忘了张合如今已是刘备的手下,那河北名将麾下的大戟士营正是其最着名的精锐部队。

   “该死,我怎么就疏忽了张合这厮!”

   袁术恨得牙痒痒,后悔不迭。

   杨弘不解地问道:“就算我们忽略了张合的大戟士,可是为什么徐州兵会这么凶猛?明明比我们的军队更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