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第358章 背信弃义的东西!

  暂时而言,南门外的攻势似乎陷入了胶着状态。

   但几乎同一时间。

   北门、东门处同样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四面八方围攻邺城的齐军同时对这些地方发动了攻击。

   西门外围。

   刘备策马站立,远远望着西门楼上的景象。

   一面写着“审”字的大旗在城楼上随风摇曳。

   正如从审荣那里收到的消息所说,审配派他防守西门抵御入侵。

   隐隐约约可以听到其他三面进攻的声音。

   “大王,现在轮到我们出手结束这场决战了。”蒋华强在一旁提醒道。

   刘备眼中燃烧着斗志,拔出剑指向前方:“擂鼓,全军出击!”

   鼓声震响。

   黄忠率领的大军浩浩荡荡向着西门前进。

   站在城墙上的四千名魏军见到黑压压袭来的敌军时,每个人的手都在发抖,连武器都快要拿不住了。

   所有人目光都投向了指挥官审荣,等待他下达命令。

   但审荣的目光却望向了南边。

   他知道在那里,自己的叔叔正在为了家族奋战。

   “叔父,请原谅侄儿……您想要毁掉整个审家,我只是不想跟着你们走向灭亡……”

   低声说了几句后,审荣的眼神突然变得异常坚定。

   深吸了一口气,接着他大声喊道:“南门失守了,齐军已经进了城,大家快逃命吧——”

   说完便扔掉佩剑转身逃跑。

   周围本就惊慌失措的士兵们顿时更加混乱。

   随后就是一片哗然。

   “既然南门都已经失守了,咱们再守也没什么意义了,逃命去吧!”

   “连审将军都跑了,咱们还留下来干什么?”

   “袁家完了,咱们各自逃生吧——”

   根据事先计划好的方案,审荣的心腹也纷纷大喊起来,加剧了军心瓦解。

   结果显而易见。

   原本就没有多少斗志的魏军立刻像散沙一样四处逃窜,没等齐军靠近就已经空无一人。

   审荣趁机下令打开城门并放下吊桥。

   他自己则站在门外,迎接齐军入城。

   城外本来准备厮杀一场的齐军看见城门敞开显得十分惊讶。

   不过紧接着便蜂拥而至。

   看着这一切,审荣有些不安。

   那些满脸杀意的齐军完全没有理会他们投降的姿态,挥舞着刀枪就冲了过来。

   “我是审荣,我已经向齐王投降了。”

   “是我让他们开了城门欢迎你们进城的啊——”

   审荣极为紧张地解释着。

   可惜为时已晚。

   齐军像饥饿的猛兽一样扑向猎物,对他们来说每一名魏军都是待宰羔羊。

   杀戮!

   此时此刻这个词成为了齐军心中唯一的念头。

   “咔嚓咔嚓!”

   数十把战刀无情地砍在了审荣身上,顷刻间将他碎尸万段。

   他的几位贴身侍卫也没能逃脱同样命运,被迅速淹没在齐军人海中。

   成千上万的齐军如潮水般涌入邺城。

   终于,一面“齐”字战旗飘扬在了城头之上。

   刘备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座位于河北中心位置的魏国都城,如今已经落入他手。

   拿下这里之后,冀州、幽州也将随之平定。

   “文韬,我们进城吧!”

   刘备豪迈一笑,挥鞭策马进入城内。

   蒋华强笑着跟上。

   南门外。

   审配还在带着残部顽强抵抗。

   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势,齐军终于显得有些疲态。

   情况看起来似乎能够守住。

   “臭小子,今天让你们见识一下我审配真正的实力!”

   “只要我还活着,袁家就不会倒下,大魏也就不会灭亡!”

   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审配嘲讽地望着外面的齐军。

   忽然。

   身旁一位侍卫指着西方大喊:“相国快看,西门那边升起了一面‘齐’字旗!”

   审配身体一僵,急忙朝那边望去。

   果然,不知道什么时候,“齐”字战旗已经飘扬在了城楼上。

   这意味着西门失守。

   “怎么可能!”

   “审荣不应该这么无能才对,在这短短不到半个时辰里,怎么就把西门给丢了?”

   审配脸色大变,满眼震惊。

   这时。

   侦察兵从不远处疾驰而来,跪倒在审配面前报告。

   “启禀相国。”

   “审荣在战场上突然背叛,谎称南门失守误导了西门的守军。”

   “他趁乱打开城门,让齐军长驱直入!”

   “现在刘备亲自带着主力部队已经从西门攻进了邺城了!”

   侦察兵痛心地宣布着这噩耗。

   审配脸色骤变,仿佛被重重一击,摇摇晃晃后退几步,倚在了城楼上。

   审荣。

   他最信赖的侄子,竟然背叛了自己?

   西门,竟然不战而溃?

   而刘备根本不在南门,而是借机领兵攻进了西门!

   也就是说,审荣早就秘密投靠了刘备,今日献出了西门。

   南门外齐军的猛烈攻击,只是个幌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