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第144章 战场上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实力

  然而,刘军将士脸上却没有一丝畏惧。

   相反,他们一个个兴奋异常。

   似乎面前的不是勇猛的江东士兵,而是一只只要送到嘴边的猎物。

   此时的刘军将士早已历经百战,不惧任何强大的敌人。

   “主公,军师说的没错,孙策果然有骑兵!”

   周仓指着敌方说道。

   刘备举目远眺,果然看见敌军后方有骑兵疾驰的身影。

   “文韬军师真是神机妙算,孙策的一切动向都被他看穿了……”

   刘备感叹不已。

   早在战争前,蒋华强就推测孙策除了招降山越人外,很可能还从辽东购买了战马组建了骑兵。

   否则以孙策的战略眼光,不会不知道是否有骑兵是决定战役胜负的关键因素。

   明知他们有并州狼骑,还敢在开阔地带正面对抗,这不是送死吗?

   唯一的解释是孙策也有底气,有自己的骑兵部队。

   眼前的一切验证了蒋华强的预测。

   刘备不由得再次折服于蒋华强的远见卓识。

   “那就让我们看看,到底是谁的骑兵更胜一筹吧!”

   刘备眼中燃起杀意。

   “张合听命!”

   “率大戟士营,从中路推进,正面进攻敌人!”

   一声令下,张合立刻出发。

   “张文远在哪?”

   “属下在!”

   刘备一指前方,厉声道:“带领并州狼骑,在侧翼随时待命,一旦发现敌人北翼出现混乱,立即突击!”

   张辽领命而去。

   刘备看向周仓:“子丰,点起烽火,向子义传达指令吧!”

   “遵命!”

   周仓立即传达指令。

   不久,三道狼烟冲天而起。

   战鼓响起。

   张合带领五千大戟士步伐一致,犹如钢铁洪流般向着江东军队推进。

   刘军率先发动攻势。

   距敌百步之遥。

   孙策还在观察刘军阵型,考虑突破位置。

   没料到,张合的大戟士率先发动进攻。

   “伯符,刘备先出手了。”

   身旁黄盖眉头紧锁。

   孙策并未意外。

   刘备军队占据人数优势,又士气高涨,抢先动手不足为奇。

   但孙策注意到,刘军后方升起三道狼烟。

   “大耳朵,难道你又搞什么诡计?”

   孙策警觉起来。

   吃了蒋华强太多亏,此刻见到刘军行为反常,不免有所忌惮。

   但箭在弦上,大战无可避免。

   “无论你有什么计谋,战场上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实力!”

   “蒋华强,不管你怎么策划,我不怕你!”

   孙策讽刺地一笑,银枪横扫,下令:“各部保持镇定,严阵以待!”

   四万江东士兵握紧武器,严防死守。

   正面战线上。

   五千大戟士手持盾牌和长戟,滚滚而来。

   五十步!

   孙策手里的银枪一举,大声命令:“弓箭手,准备射击!”

   号令一下,鼓声响起。

   三千弓箭手立即弯弓搭箭。

   无数锋利的箭矢腾空而起,密密麻麻地向敌人飞去,仿佛一道天网扑向大戟士。

   张合面不改色,举起盾牌,挥动长刀:“大戟士们,举盾迎敌!”

   “轰轰轰!”

   五千个巨大的盾牌立刻被高举起来,遮挡住了上方的天空。

   箭矢落下。

   这些盾牌就像城墙一样,将如雨般的箭矢全部弹开。

   尽管有三千多支箭矢射来,大戟士只损失了不到十个人。

   他们的脚步不仅没有放缓,反而加快了速度。

   三十步。

   这时弓箭已经失去了效果。

   “张合的大戟士么?”

   “好吧,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厉害!”

   孙策冷笑一声,再次挥动手中的银枪:“盾兵防守,枪兵杀敌,谁后退就军法处置!”

   五千名东吴军士兵立即把半人高的大盾深深插进泥土里。

   另外五千米长的长枪,则横架在大盾之上,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几息之后,大戟士如同海浪般冲击过来。

   好似山崩地裂,伴随一声声惨叫,江东军的防御线瞬间被突破。

   在阵型中留下了一个超过二十步宽的缺口。

   “大戟士竟然如此强悍?”

   看到这情景,孙策的脸色一沉。

   仅仅几个回合下来,他便见识到了对方军队的强大与勇猛。

   这种战斗力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一瞬间,他开始质疑自己之前的自信是不是过头了,或许是太小看了对手,又或者是太高估了自己的力量。

   但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咬牙坚持下去。

   孙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下达指令:“快让将领指挥修复这个缺口,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旗子迅速舞动,凌操只好亲自出战,指挥士兵努力填补这个缺口。

   凭借着人数优势和拼死作战,最终东吴军终于成功堵住了那个漏洞。

   大戟士的攻势暂时受挫。

   此时,在刘军主阵之中。

   看着前方的战况,刘备脸上露出了一丝赞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