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唯一仙:我是朱元璋老祖宗!

第186章 完美的造反班底

  “北平府?”

   朱棣先是一愣,随即狂笑道:“哈哈哈,不愧是大师,想得果然周到。”

   “北元虽然已经被老祖宗给灭了,可毕竟咱们占领那些地方的时间还比较短。以防备北元余孽的理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朱允炆那小子,控制北平府的军权。”

   姚广孝的嘴角上,也挂起一抹笑容:“而且陛下,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不久之前,您才刚刚严惩了礼部侍郎方孝孺,把他贬去了北平府。”

   “此人的人缘虽然不怎么好,但是为人方正,在儒家子弟之中的声望很高。”

   “只要陛下继续“胡作非为”下去,必然会让他对陛下不满。”

   朱棣迟疑道:“可是,方孝孺这种固执的酸腐文人,最看重的就是伦理纲常那一套,他就算是恨死了朕,绝不会造朝廷的反。”

   姚广孝却信心满满:“这一点,陛下无须担心。如果造反的是其他人,姚广孝自然不会跟那些人同流合污,可如果是朱允炆起兵,陛下看起来又日渐昏庸的情况下,想要说服他并不怎么困难。”

   “在这之前,陛下可以找借口多贬谪几人去北平府,这些人自然也会成为朱允炆的班底。”

   “大师可有人选?”朱棣的眼中充满了希望。

   朕把满朝上下,最厉害的文武大臣都给他送去。我就不信了,有这么多人辅佐,他造个反,还能不成功?

   礼部主事齐泰,尸位素餐玩忽职守,贬为北平府同知

   翰林院编撰黄子澄,目无君上,诽谤先皇,贬为北平府通判。

   长兴侯耿炳文,克扣兵饷,抢掠民财,降爵一等,贬为北平府都指挥使。

   ……

   仅仅三天时间,被贬的文臣武将多达二十余人。

   而且,几乎每一个都是被贬到了北平府。

   满朝文武也不知道,当今天子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北平府。

   在没有上帝视角的朱棣看来,他贬的这些人,也都能算得上是人才,齐泰黄子澄这些人,可都是科举出身的佼佼者,进入官场之后的表现,也都是可圈可点。

   他们只要没有犯什么大错,将来起码也是一部尚书,甚至步入内阁。

   长兴侯耿炳文就更不用说了,早年跟随朱元璋的老将因为各种原因故去之后,耿炳文无论能力还是资历,都是武将勋贵之中的佼佼者。

   这些人全都聚集在北平,只要再把朱允炆这个主心骨送过去就齐活了。

   正在修炼的朱云,并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局面。

   他虽然也知道,朱棣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却也没想过,为了摆脱皇位,他竟然能做到这种丧心病狂的程度。

   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的历史,虽然跟他所了解的那个大明完全不一样。

   可在某些方面,却又发生着无比惊人的巧合。

   极力主张削藩的齐泰黄子澄,前期带兵跟朱棣作战的耿炳文等。

   有这么一套班底,朱允炆想要造反成功,恐怕只能等他皇爷爷死后重生,附身在他身上了吧?

   当然,朱棣自然是不知道这些的,他现在正在满心欢喜地写着圣旨。

   而圣旨的内容则是,据说北元余孽蠢蠢欲动,所以朝廷要派楚王镇守北平,以防止北元余孽卷土重来。

   至于朝廷大臣信不信无所谓,反正朱棣自己是相信的。

   楚王府。

   短短几天时间,朱允炆看起来似乎变得成熟了许多。

   隐隐地,竟然已经有了朱标的三分影子。

   越是如此,姚广孝就越是郁闷。因为只有他清楚,朱允炆这个家伙根本就是个样子货。

   不!

   现在的朱允炆,甚至还不如以前呢。

   以前的时候,朱允炆不是对他言听计从,可很多事情还是以他的意见为先。

   但是,自从上次皇宫宴会之后,朱允炆突然觉得自己能行了,他的聪明才智已经在姚广孝之上。

   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拿主意。

   当然,这一切都是朱允炆的错觉。真到了关键时刻,他是想不出任何办法的。

   “大师。”朱允炆故作高深莫测老半天,却发现姚广孝依旧不急不躁地在闭目诵经,不免有些急了。

   跟姚广孝这种老狐狸比起来,朱允炆还嫩得很。

   “殿下可有吩咐?”姚广孝也没给朱允炆甩什么脸色,态度似乎依旧如常。

   “大师,你说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四叔放我离开京城呢?最近几天,我总觉得京城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氛。四叔连续贬了那么多官员,其中有许多都跟我有关系。”

   “你说,四叔会不会是在警告我?”

   姚广孝缓缓摇头:“殿下多虑了,这一切只不过是巧合而已。如果朱棣真的是在警告殿下,应该贬谪那些跟殿下走得更近的人。”

   “可据贫僧所知,黄子澄与耿炳文等人,似乎并没有与殿下走得太近。

   原本历史上的黄子澄,因为是东宫伴读,这才与朱允炆熟识。

   而现今,朱元璋还没来得及把朱允炆当成接班人来培养,黄子澄自然也就没有伴读东宫,两人之间还只是陌生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