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唯一仙:我是朱元璋老祖宗!

第179章 朱棣马上就要败家了

  姚广孝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差点就功亏一篑了。

   这些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一代,果然是做什么事都不成器。

   有了这次的教训,姚广孝也不敢再逼迫朱允炆。

   生怕自己又说错什么话,反而起到反效果。

   朱棣可不知道姚广孝的难处,度日如年地等了几天,发现朱允炆那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急不可耐地叫来姚广孝,就是一通抱怨。

   “陛下,此事是贫僧无能,不如陛下另请高明吧。”姚广孝也是被这叔侄弄得来了脾气,直接准备撂挑子不干。

   这要真是正经的造反也就罢了,可现在分明就是这叔侄两个人在拿他过家家。

   “大师别生气,是朕太过着急了。”朱棣连皇帝的架子都放下了,竟然好声好气地向姚广孝道歉。

   毕竟,放眼整个天下。

   说起造反这方面的技术经验,可没有人能跟姚广孝比。

   和尚要是真不敢了,朱棣可没有其他的人选,派去帮朱允炆造反了。

   毕竟这可是个技术活,换一个人的话,万一搞砸了怎么办?

   他不是又要继续当这个苦逼的皇帝。

   “以后的事大师您自己拿主意,朕绝对不再催促大师。对了,之前有人上供了一套据说是玄奘法师亲自翻译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第五百三十六》,朕回头让人给大师您送去,让您品鉴一下真假。”

   一番连消带打,总算是让姚广孝消了气。

   “贫僧一时冲动竟然犯了嗔戒,还请陛下恕罪。”姚广孝也是就坡下驴。

   毕竟,朱棣现在还是大明的皇帝,就算再不满也不能真表现出来。

   在这之后,姚广孝数次明里暗里地暗示朱允炆起兵,都被朱允炆以时机未到拒绝了。

   原本许多朝臣,都明里暗里地向朱允炆表示了效忠。

   可看朱允炆一直没动静,许多原本十分积极的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朝廷上钩心都叫,并没有阻碍大名的发展。

   有了空前绝后的武力之后,原本许多蠢蠢欲动的阴谋家们,也不得不继续隐藏在暗处,舔着自己的爪牙。

   这些人之所以能够频频制造骚乱,无非是因为在封建王朝时期生产力低下。

   无论朝廷怎么做,总会有一些地方的百姓会饿肚子。

   再加上一些天灾人祸。

   这些人只要稍微一煽动,就能把这些活不下去的百姓,绑上自己的贼船。

   现在的情况却跟以前不同。

   朱标移植的赤岭米,不仅比以前的米成长快,而且产量也是之前的好几倍。

   换而言之,现在的大明只要能老老实实地去种地,就不可能吃不饱饭。

   而且赤岭米可以吸收天地灵气,所以几乎不挑地。

   不仅盐碱地可以播种,就算是旱灾又或者是洪涝灾害,也能保证一定的收成。

   产量虽然会大幅度缩水,却也能跟以前的普通粮食的产量差不多。

   在能够吃饱肚子的情况下,普通的老百姓除非是被驴踢了,才会把脑子别在裤腰带上,跟这些人去造反。

   他们也不是没试过,放出一些谣言。

   结果非但没有任何效果,那些散播谣言的人还被百姓们举报,因此而损失了不少人。

   因此,哪怕这几年的大明,远远还称不上是风调雨顺。

   可百姓们的日子,却是过得越来越好了。

   这种情况,朝廷上的感受最为直观。

   首先就是税收,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增长。连带着手工业,以及商业都空前的繁荣。

   虽然,这并不是朱棣一个人的功劳。

   可他毕竟是现在的皇帝。

   老百姓们都是简单纯脆的,自然而然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在了朱棣这个治理天下的皇帝身上。

   一时之间,朱棣在民间的声望,几乎直逼朱元璋。

   文渊阁。

   内阁的三位阁臣,现在对朱棣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来是我等杞人忧天了,原来陛下早已经胸有成竹。无论给楚王多大的权利,他都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杨荣摸着胡子感叹道。

   杨溥故作不解地道:“此话怎讲?”

   “宏济何必明知故问?如今陛下声望如日中天,就算楚王是太上皇的嫡长孙,如果敢行我违逆之举,也会遭到全天下的口诛笔伐。这种时候,对楚王施之以恩,反而能彰显陛下的胸襟。如此手段,老夫不相信宏济你看不出来。”杨士奇没好气地点着杨溥笑道。

   自己的那点小心思被拆穿,杨溥也不生气,反而抱拳道:“我这点小手段,果然瞒不过两位大人。”

   朱棣毫无底线的纵容朱允炆,让三位阁臣忧心忡忡。

   偏偏无论他们怎么进言,都被朱棣当成了耳旁风。

   他们原本以为,用不了多久,原本已经有了兴旺之势的大明朝廷,就会迎来一场腥风血雨的争夺。

   结果等着等着,他们却发现好像根本就不用担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棣的声望飞速暴涨,估计用不了多久,都能超越亲手创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