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清末:大洋铁舰

第67章 大人,时代变了

清末:大洋铁舰 小小德拉科 2180 2025-03-15 23:07

  道台大人在巡警道等四品官员的陪同下走出来看到驻军被缴械:

   “阁下这是何意?”

   仲权将柯尔特塞回大衣内枪皮套中,冷峻地看着来人:

   “今早贵府驻军在胶州城门射杀无武装人员的事情大人知道吧?

   我就是仲权,来问问大人是何意。”

   身旁的机械化摩托营营长走到巡警道面前说道:

   “这位大人,小动作可不要有哦。”

   紧接着拿开巡警道的右手掏出其腰间的毛瑟C96。

   道台大人慌忙道:

   “仲权大人切莫意气用事,这革命军系乱党,人人得而诛之。”

   仲权盯着道台大人看不出其是真的不懂还是装懂:

   “大人,这和革命党没有关系,今天我亲自来是因为你的巡防营射杀了城内无武装的平民,

   大人有监管不严之责。”

   革命军在种花家南面武装起义范围甚广,此时种花家的北面还是在朝廷的势力范围之内,

   革命军响应号召虽在北面各地发动起义,

   但大部分规模相对较小,影响力也远不如南方之势。

   巡防营赶来驰援的士兵在不远处看着停在道台府邸外的营津渡装甲营,

   从未见过装甲车辆的巡防营士兵不敢轻举妄动。

   声势的浩大惊动了整个城的百姓,

   道台大人也明白仲权的实力,并且此事自己理亏,拳头不如别人的拳头硬,

   朝廷都要礼让三分的硬骨头他自然要做出让步:

   “敢问仲大人要何解之策?”

   卫兵跑来汇报道台外的情况,

   仲权感觉声势造的差不多了便给了道台大人台阶,只要杀人偿命,严惩凶手即可。

   撤军后道台大人不解的问身边的同僚:

   “声势之大就这么结束了?...”

   营津渡、胶州和塘甬的商业港口的银行同时开业,

   在战乱中有经济保障能力的银行成为了民族资本家和百姓的香饽饽,

   四座港口城市的安定让附近城市的百姓也感受到了营津渡可以保障经济的稳定。

   “所以说,你出城去港城道台讨要说法是为了让所有人看到营津渡的态度,

   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港口能保障百姓的经济储蓄?”

   蔡棘问道。

   仲权点头:

   “我们的关税和租税太低,军费开支又大,必须要做点什么,开放京塘运河,在甬州抽调一个营的兵力协助管理。”

   欧战骇人的伤亡数字致使参战国国民数量的骤减,

   德意志在营津渡的采购订单大批量增加。

   英吉利鉴于与营津渡合作关系并不多,但奈何朝廷忙着平乱革命党,

   便派遣军方大使来到营津渡。

   被仲权在甬州赶走的英军皇家海军准将安德森回国后便被调配到海军后勤部,

   首先应下了此次行程,乘商船来到营津渡商港。

   与安德森同时抵达的商船中还有威廉二世陛下的海军航运部门,

   准备批量采购船锚和铜资源。

   商业港和军港的码头关卡德意志上尉看到身后走来的英吉利后勤海军,

   下意识摸向腰间,但意识到在营津渡收回了手势。

   德意志的后勤上尉与几名军港的技术人员不是第一次来营津渡,

   德意志上尉和技术人员在与营津渡士兵简单的交谈和记录后便前往船坞去找仲权的父亲。

   但作为首次来到营津渡军港的安德森并没有太大反应,

   他没有像这位年轻的少尉一样有敌意。

   阮思萱接到电话后先来到港口等待仲权,

   安德森表示欧战开始后军队扩充太快,兵工厂生产跟不上扩充速度,

   俄国国内局势混乱,法兰西在第一线自己还等着英吉利的后勤支持,

   欧战的中立国多余的枪无法提供有效的供给,

   只能来营津渡碰碰运气。

   仲权来到军港内看到安德森后与其握手:

   “将军阁下,我们与德意志关系密切,你也要来与我们营津渡谈生意,

   可见欧战态势紧张到极点。”

   此时的德意志作战服已经出现伪装的前卫思想,而自诩聪明的高卢鸡却身着蓝色外衣和醒目的红色布帽,

   高卢鸡抬起自己高昂的脖颈,挥动着自己羽翼未丰的翅膀说着德意志衣着的懦夫行为,

   法兰西士兵认为自己就是当代的拿破仑。

   安德森紧接着说道:

   “比利时已经彻底被德意志夷为平地,这场战争已经把一代高卢鸡的年轻孩子毁掉,

   法兰西的年轻人都想成为像拿破仑一样的英雄,

   就连十二岁的孩子都穿上了军装,英吉利若不下血本,德意志可就要与我们隔海相望了。”

   安德森表示想采购营津渡的枪械,船他们自然是不缺的,

   仲权与安德森一行军官来到靶场。

   德意志的军官在营津渡的行动不像美利坚,有卫兵陪同,

   并且军港的生意往来也没必要来军衔较高的军官,

   后勤的上尉和机械师就可以把事情做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