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天刚朦朦亮,
仲权从学院来到基尔码头,
蒂娜已经在码头等待,
见到蒂娜,
仲权抱起蒂娜做着亲昵的动作,
随着一声
丢~~~丢~~~
两声长长的鸣笛声像声波一般,由远及近,忽大忽小,
铁甲舰要准备靠岸停泊。
一艘崭新的“俾斯麦”级巡洋舰缓缓驶入军港。
一万多吨排水量的铁甲舰黑白拼接的船身涂装诉说着自身的威严,
看起来瞎扯胡扯的数据让仲权意识到这艘船的真正实力,
位于首尾240毫米的L/40速射舰炮25秒一发的射速跻身于世界最前列,
6具40毫米的鱼雷孔中冒出来的水泡仿佛在展示着自己多样化的攻击能力,
海军元帅吩咐船舰留50名德意志的水兵,负责担任这艘巨兽的“使用说明书”
由于还有枪械,德国新研制的汽轮机等要一同带回国,舰船上的水兵正在向下搬运着严重影响吃水线的炮弹,
再通过商船的形式伴航。
这艘崭新出厂的战舰比夏国刚在德意志手中买走的铁甲舰吨位大整整两倍之多,
即将挂上夏国水师的军旗让仲权内心一阵翻涌。
选择这艘战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下的夏国将近岸水师作为海军的主要目标,
对于海岸线如此之长的夏国来讲,近岸水师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水师发展理念。
仲权抚摸着俾斯麦上冰冷的栏杆,
仲权并没有因为这艘战舰也曾在之前的世界犯下对夏国的累累罪行而感到不喜欢,
反而这艘战舰现在在自己手里成为保卫夏国的力量而感到兴奋。
在蒂娜额头深情一吻后,
仲权登上铁甲舰,
舰船鸣笛声伴着蒂娜的告别的喊声
俾斯麦鸣笛启航...
...
出航的几天后,
仲权决定将德意志的军旗挂上去,
舰船上只有不到两百人,并且大多数都不是水兵,
俾斯麦现在是一具空壳,仿佛一只纸老虎,
仲权最担心的便是遇到军舰,对于遇到海盗,狐假虎威便可以糊弄过去,
德意志本来在胶岛有殖民地,
仲权并不想暴露这艘大船的夏国身份,
在过印度洋后,
便有概率遇到西洋列强和倭寇的舰船,
不出意外,
在临近南海时,
并没有遇到其他船只的俾斯麦在第一次远程航行任务中出了问题,
这艘大船的发动机无法按正常功率进行工作,德国工程师表示要停泊还要进行拆解作业,
听到这个问题的仲权,他也知道这不是德意志做什么手脚,
也没有怀疑德意志大国重工的质量,
此时的德意志对舰船的理解没有英国深刻,
仿造加以升级是当时德意志研发舰船最主要的方向。
对标英军舰建造的这艘舰船,没有保证好火力和防护的同时让动力变得异常尴尬,导致俾斯麦巡洋舰在机械上十分糟糕。
仲权被迫选择闽州港停泊检修,
让随行商船用电报以德意志商船口吻向夏国闽州港发送停泊检修的请求,
闽州港回电可以停泊并提供检修支持。
临近港口时,夏国的木制战舰将炮位对准巡洋舰,对于未知战舰的停泊仍需要上报朝廷,
商船以护卫舰为由请求战舰进港,闽州港要求向朝廷请示,
就这么对峙着等夏国朝廷的命令。
仲权拿着望远镜不断地向码头上看,码头上的水师已经在岸防炮上等待命令,
他们跟之前的仲权一样,明知不敌也要为身后的土地做最后的挣扎。
此时的夏国朝廷非常软弱,对于西洋列强,能忍忍,能让让,
没多久便同意这艘长约一百多米的巨舰驶入港口。
仲权本来想不露面,但是一整艘船只有一百多人,语言不通很可能带来冲突,
与船上的机械师了解过后,在进行拆解作业的同时还可能需要港口提供焊接工具,
重新换上德意志的军装的仲权,贴上上校的军衔,不过他用围巾给自己围成恐怖分子一般,
现在的他无官无职,不想让夏国知道自己弄回来这么一艘铁甲舰,随即装作夏国语很蹩脚的样子跟岸上的水兵交谈着,
这时的天气很凉并且伴随海风,夏国的水兵小头目并没有对仲权产生过多怀疑,
只奇怪这个德国人为什么会有一双棕色的眼睛。
发动机的不稳定算是俾斯麦的一个小插曲,幸好船舰上有北德意志邦联海军的机械师,
如果这些将来到时间技术人员回国,
仲权扶持出来自己的力量到底能不能解决未知的技术故障还是一个未知数。
修理期间夏国水兵并没有被允许上船参观,仲权怕船上只有一百多人的状态被发现,
吩咐除机械师外尽量呆在甲板上面,否则经验老道的老舰长一定会发现空城计的猫腻。
舰船修复后并在港口补给燃料与港口友好鸣笛后便向营津渡出发,俾斯麦速度恢复正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