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中祖:朱慈烺

第54章 送帝后南下

  “那你呢,你不跟我们一起走吗?”周氏确实问到朱慈烺,是不是一起走。

   “母后,儿暂时还不能走,一是要收拾一批金银带走,不然到了南方,要是没钱,说话也和北京一样,没人听的,二是还是要带一些忠于朝廷的文武及百姓南下,以儿估计,以后的北方不太妙,所以还是提早通知百姓南迁吧,尽量减少损失吧。”

   “那可怎么行,你不是说闯贼不日便会围困北京吗?要是来不及走可怎么办,你和我们一起走吧,剩下的事情留给内阁处理不行吗?”周氏面露忧色的担心道。

   “不行的,我要是也走了,北京立即就会大乱,有些安排尚需时日。”朱慈烺摇摇头。

   “来,先吃饭吧,我敬父皇母后一杯,儿子确有不孝,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作为朱家皇室正统,儿子无法看着社稷沦陷,不得已出此下招,待日后恢复河山,儿愿负荆请罪,凭父皇发落。”

   “哼。”听着儿子的话,周氏面露哀色,忍住眼泪,她是皇后,不是个普通的妻子母亲,她知道,夫、子都承担着无比重大的担子,她帮不上任何忙,现在只希望儿子能成功,希望丈夫能理解。

   崇祯虽然冷哼一声没有说话,但也还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儿子没有自己想象当中得意洋洋的样子,也没有丝毫的不尊,这让崇祯心里能好受些。

   三人开始默不作声的用膳,但朱慈烺还是边吃边讲着一些安排,他也没有再顾着皇家‘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

   “孙阁老在儿臣第一次出京的时候就去拜访了,然后儿臣就把他全家接到了天津卫,现在负责靖宇军校的军官培养。”

   “嗯?哪个孙阁老,可是孙师?”崇祯惊疑道,他以为孙承宗早随着屠城被杀害了,没想到还活着。

   “是,儿臣早就料到建奴寇关会报复,提前做了安排。”

   崇祯听了没说话,眼中有不信,也有自责。

   “卢象升也被儿臣假传圣旨,在开战前带走了,现在上海组建陆军第一军。”崇祯睁大了眼睛,不可置信,但朱慈烺没有解释。

   “孙传庭也被儿假传圣旨,让他携西北各王,退守甘肃,以图关键时刻在闯贼背后致命一击,收复失地。”

   崇祯已经愣愣的不吃饭了,眼中有说不出的震惊和欣喜,其实,他早就醒悟了,当传出闯贼攻破西安的时候,他就发现了,这些年已经失去了太多的能办事打仗的人了,当西安沦陷,他突然发现,他竟然没有再可堪一用的人派出平乱,去抵挡叛军了。

   那一刻,他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现在听说他惋惜的可用之人,竟然都在儿子的授意下存活,他的心一下又活起来了,似乎,又看到了一丝曙光。

   看着崇祯的样子,朱慈烺又不无打击道:“父皇,事实证明,父皇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治国教育,大明在父皇的治理下已经病入膏肓,而儿臣,从小接受的就是正统的皇家储君教育,儿臣有父皇不及的眼光、谋略,儿臣有自己的治国理念,而不是大臣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父皇不要怪儿臣。”

   看着崇祯的脸又渐渐的拉了下来,但朱慈烺还是说完了。

   “哼,大明皇储的教育,就是让你弃国都于不顾,妄自逃命?祖宗定下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你是一点没听啊。”崇祯讽刺道。

   “穷则变也,我朱氏主脉都在北京,若都死社稷了,父皇可想过,大明会因为正统性,各个藩王就会大打出手,到时,就是亡国之时了,若是父皇当时同意儿臣前往南京监国,儿倒是愿意成全父皇大义,所以,现在必须要有正统南下,不然就不是只丢北京和北方了。”

   “朕。。。朕当时要是知道北京不保,怎会不同意你前往南京监国。”崇祯不由心虚的强辩道。

   “呵呵,父皇当真判断不出?”

   “哼,不知所云。”

   “好了,快用膳吧。”看着两人又要吵起来,周氏赶紧圆场。

   朱慈烺本来还想说是弟弟妹妹们的安排,但是看崇祯不想再谈,他也就不说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他们不问,再晚点走的时候再想知道,朱慈烺可没空再解释了。

   吃完饭,回到炕上,喝着茶消消食,崇祯开口道:“为什么要打着朕的名义南迁,你不是大权在握吗?让朕来替你背黑锅,你可真是朕的好儿子,朕要是想南迁,还用的着你现在假传圣旨?”

   崇祯对自己背黑锅的事还是耿耿于怀,这他娘的,老子要是背黑锅不早就背了,南迁了,现在被逼着背锅是真憋屈,还不如当场自己做主呢。

   “父皇毕竟是皇帝,只有以父皇的名义做出的决定才站得住脚,儿无意让父皇背负骂名,但为了祖宗基业也不得已而为之了,父皇见谅。”朱慈烺喝口茶,也是显得无比坦诚的说道,一副问心无愧的样子,还真是让崇祯有气说不出,黑着脸不吭声了。

   又陪着周氏说了好久的话,叮嘱自己照顾好自己,一切小心,把宁氏她们待在身边照顾,又说自己长大了,现在国家战乱,不必拘于俗礼,先临幸宁氏她们也无不可,但要节制,不许找宫外不明不白的女人乱来,要多听阁臣的建议,要注意自身安全,不可身先士卒等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