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中祖:朱慈烺

第212章 中秋佳节

  

第212章 中秋佳节

   朱慈烺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宋院长果然不负众望。这些作物的推广,对我大明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红薯和玉米,产量高,耐旱耐瘠,若能广泛种植,百姓的温饱问题便能得到极大缓解。”

   宋应星恭敬地答道:“殿下所言极是。臣已经着手编写《天工开物》的农事篇,详细记录这些作物的种植方法和改良经验,以便日后推广。只是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试验,确保这些作物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

   朱慈烺赞许地点头:“宋院长有心了。此事关系国计民生,务必谨慎。若有需要,尽管向朝廷提出来,本宫会全力支持。”

   宋应星感激地说道:“多谢殿下厚爱,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

   朱慈烺又看了看田间的作物,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些作物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将为大明的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在当前战乱频仍、粮食短缺的背景下,这些高产作物无疑是大明复兴的重要基石。

   “宋院长,这些作物若能顺利推广,你便是大明的功臣。”朱慈烺郑重地说道。

   宋应星谦逊地摇了摇头:“殿下过誉了,臣不过是尽了些微薄之力。真正的大功臣,是这些作物本身,它们来自远方,经过无数人的努力,才得以在我大明生根发芽。”

   朱慈烺笑了笑,拍了拍宋应星的肩膀:“无论如何,你的功劳不可磨灭。本宫期待这些作物早日推广,惠及天下百姓。”

   宋应星深深一揖:“臣定当不负殿下期望。”

   “廖卿听旨。”朱慈烺转头对农业司的司正道。

   “臣在。”廖启华当即不顾田间的泥土,跪地道。

   “进农业司为农业局,晋从二品衙门,卿暂署局长事,对接户部和内阁,今年完成推广计划,明年开始,按三成的比例开始在南直隶推广新作物。”

   “臣叩谢殿下,殿下放下,臣誓死完成任务。”廖启华激动的不能自已,好家伙,这是连进好几级啊,感觉和做梦一样。

   朱慈烺在田间又巡视了一番,详细询问了作物的生长情况和未来的推广计划。宋应星一一作答,两人相谈甚欢。直到日头西斜,朱慈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试验田。

   回城的路上,朱慈烺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只要有了这些高产作物,大明的百姓便能吃饱穿暖,国家的根基也将更加稳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像宋应星这样默默奉献的科学家。

   “大明复兴,指日可待。”朱慈烺望着远方的夕阳,心中默默说道。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南京城取消宵禁,全城普天同乐,这一日,实在是热闹非凡,加上大量的读书人涌入南京等待院试,各类字谜,花灯,赏月,游园,丰富多彩。

   朱慈烺在月初就已下令全国,国朝增加公休日,中秋放假三天,而在中秋当天的下午申时,宫中赐宴京官及命妇。

   下午早早的赐宴,朱慈烺陪着崇祯也是应试化的参加宴席,整个宴席自然歌功颂德,皆大欢喜。

   应酬完殿内的高官文臣武将的敬酒,朱慈烺借故离开建极殿,照例去了一趟慈宁宫的女宴,这次,是由周皇后主持,张皇后陪同。

   朱慈烺踏入慈宁宫时,殿内已是笑语盈盈,珠光宝气。周皇后端坐于主位,张皇后陪坐一旁,众命妇们依品级而坐,席间觥筹交错,气氛融洽。朱慈烺的到来,使得殿内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臣妾等参见太子殿下。”众命妇齐声行礼。

   朱慈烺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众人平身:“诸位夫人不必多礼,今日中秋佳节,大家尽兴便是。”

   周皇后见朱慈烺到来,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春哥儿,怎么不在前殿陪着你父皇,反倒跑到这里来了?”

   朱慈烺恭敬地向周皇后和张皇后行礼,随后笑道:“母后,前殿的宴席已近尾声,儿臣想着今日是中秋佳节,特来向母后和皇伯母请安,顺便看看女宴是否热闹。”

   张皇后笑着点头:“春哥儿有心了,今日宫中女宴,倒是比往年热闹许多。你母后主持得井井有条,大家都很尽兴。”

   周皇后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欣慰:“春哥儿,你父皇那边可还顺利?”

   朱慈烺点头:“父皇一切安好,前殿的宴席也颇为顺利。只是父皇高兴,可能喝的有些多了,好在今日的赐宴不会太久,可不能耽搁了大家回家团圆,所以也没什么关系。”

   “你呀,怎么不劝劝你父皇,这半年来,他真是放纵的很,现在每天酒色不离身,对身子不好,娘是劝不住,你有空多劝劝。”周皇后无奈的叹气道。

   “是,母后,儿有机会定然劝劝父皇。”

   朱慈烺笑着应承,实则心里无奈,你是正宫,你都劝不住,我这做儿子的怎么劝这种事啊。

   崇祯也是苦行僧几十年了,现在沾染到这些东西,就像上瘾了一样,怎么可能轻易再回到过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