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明中祖:朱慈烺

第26章 拉沈廷扬上车

  五月份,朱慈烺有点忙,给天津卫新军下发了行动指令后,朱慈烺又开始想办法联系沈廷扬,朱慈烺可惦记着他那几百条沙船呢,漕运今年越发耗费巨大,加上连年淤塞,沈廷扬向朝廷建议走海路运漕粮,朝廷竟然不许。

   经过搭线,在聚贤楼,杨宇终于宴请到了沈廷扬。“沈大人请了,在下东宫锦衣卫千户杨宇。”

   “杨大人客气了,不知道杨大人请本官来,不知有何事?”沈廷扬也不例外,对锦衣卫并没有什么好感。

   “不急,小二,上酒菜。”

   “杨大人有什么事还是现在就说吧,酒菜就不必了。”沈廷扬并不买账。

   “沈大人不忙,在下今天来,并不是在下个人的事,在下是‘东宫’锦衣卫千户。”杨宇的强调,其意不言而喻。

   “哦?不知。。。”沈廷扬迟疑的问道。

   “不急,沈大人先坐。”

   等酒菜上齐,两人敬了一杯酒下肚之后,沈廷扬这才问道:“不知杨大人刚才所言是何意?莫非,你是受殿下所托?”

   “不错,殿下想求大人一件事,不知大人可否允诺。”

   “万万使不得,殿下有命,臣必将尽力而为,不知殿下有什么吩咐?”沈廷扬惶恐的说道。

   “沈大人高义,先说说殿下的意思吧,殿下深知现在运河淤塞,盘削甚重,十石漕粮,运到京师,只怕剩下五石不到,如此消耗,岂不浪费?”

   “殿下知道大人上奏开启海运,消耗小,速度快,而且不需要漕运那么多的纤夫人力,但是这就等于动了漕运整个衙门和漕运许多人的饭碗和利益,他们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所以,这事现在急不得,殿下英明神武,吏治改革,殿下承诺,这运河,在他的手上,一定会改革的,只是现在殿下也插不得手罢了。”

   “但是,殿下掌权后,一定会改革漕运,改为海运,而且,承诺会用沈家的沙船作为运营商,不会亏待沈家,沈大人以为如何?”

   “殿下折煞臣了,臣只想改革漕粮运输,为国家计,绝非为了沈家的利益,请殿下明鉴。”沈廷扬急急解释道。

   “哎?沈大人这说的哪里话,殿下的意思,这些都是后话,而且,这种双赢的局面也是殿下愿意看到的,不过这毕竟是后话,现在还是陛下主持,说这些还为时过早,殿下给你说这些,只是想让大人为殿下做点事而已。”

   沈廷扬听着杨宇的话,陷入了沉思,太子的意思,他大概是体会到了,这是要拉他上船啊,可是,太子今年才十一岁啊,陛下正值壮年,虽然太子是合法的继承人,但现在是否太早了?要知道,陛下生性多疑,现在和太子接触,可算是犯了忌讳,他是外臣,可不是皇帝指定的太子班底,詹事府官员。

   可是,太子毕竟是太子,如果不是太大的变故,继位是肯定的,国朝可是还从来没有废太子啊(除非皇帝更换,堡宗和代宗两兄弟是意外,不算)。

   自己现在搭上太子,以后也是从龙之功啊,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啊,不如先听听是什么事?毕竟太子的筹码已经开出来了,保沈家以后运营海运。

   “不知殿下有何事需要臣做的,请杨大人告知。”

   “倒也不难,殿下想从宣府运点物资到天津卫,需要走黄河运输,沙船正为合适,不知沈大人意下如何?”

   “哦?运送物资?不知是要运送何物?有多少?”

   “沈大人,殿下要运送什么东西,就不是你我能问的了,至于数量,最少也要一百条沙船起步,越多越好。”

   “是,是,在下不问,不过,一百条船还是有些难度,我沈家虽然也有近两百条船,但是都在跑生意,恐怕,一时抽调不出这么多船。”沈廷扬一脸为难地说道。

   “这可是殿下的请求,沈大人帮不帮是沈大人的事,在下只是代为传话罢了,不过,殿下说了,船只雇佣费用,殿下会一分不少的付钱,而且是加倍的付,以补偿沈大人其他生意的耽搁。”

   “这...好吧,我让船帮停掉其他生意,先帮殿下办事,但有些跑远路的一时半会回不来,船帮大概能凑出一百五十条左右的船只。”

   “好,哈哈哈。。。够了,如果不够,大不了再多跑几次罢了。还请大人手书一份,着人和锦衣卫一起到登莱召集船队。”

   ......

   此时,天津卫,新一团团部,团部高层军官都在,除了孙承宗和卢象升着便装,其余人都是穿着布衣军装,只是没穿戴甲胄,肩上同样带着军衔,最低都是大校军衔。

   “殿下旨意,加孙承宗大将军衔,授靖宇军校副校长职,专司靖宇军校一切事务,加卢象升中将军衔,授陆军第一师师长职,于年底赴上海县组建新二团、新三团,完善陆军第一师建制,一应军官名单报太子审批。”

   曹文诏念完之后,众人起身恭贺见礼:“末将参见孙校长、卢师长,恭喜将军。”

   “哈哈,诸位客气,以后还请诸位多多支持本将的军校建设。”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