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追查幕后,触动权贵
乐陵夜色深沉,县衙后堂灯火通明。
几案上堆满了从三家豪强府中搜查到的账簿文书,袁尚一页页翻阅,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背后,隐藏着乐陵郡民生凋敝的真相。
“奇怪。”袁尚手指停在一页账目上,眉头紧锁。
典韦立于一旁,见状上前,“主公发现了什么?”
“这些账簿记载,张家的铁矿每月产铁三千斤,却只记录了五百斤的售价。”袁尚手指轻敲纸面,“剩余的铁去哪了?”
典韦挠头,“莫非是偷工减料,少报产量?”
“不。”袁尚摇头,将另一本账簿拉过来对照,“这里有完整记录。这三千斤铁,大部分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名为';广济商行';的买家。”
“广济商行?”典韦皱眉,“这名字俺怎么觉得耳熟?”
袁尚翻开另一叠文书,从中抽出一页,“广济商行,冀州六大商行之一,总部设在邺城,背后是郭氏世家。”
典韦一拳砸在掌心,“怪不得耳熟!这商行在邺城城南有个大仓库,俺巡城时经常路过。”
他站起身,在室内踱步,思绪飞速运转。片刻后,转向典韦,“你可曾注意到,这些天来,乐陵城外有不少商队进出?”
“注意到了。”典韦点头,“多是些运粮运货的车队,俺还派人盯了几天,没发现异常。”
“明日起,加强对这些商队的监视。”袁尚下令,“尤其是那些与三家豪强有往来的商队,务必查清他们的来龙去脉。”
“明白!”典韦拱手应下。
袁尚继续翻阅文书,眉头越皱越紧。文书中记载的不仅有铁矿交易,还有粮食、布匹、盐等物资的流通情况。这些物资被收集起来,通过商队运往冀州各地,最终汇聚到几个特定的商行手中。
这些商行,无一不与邺城的世家豪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果然如此。”袁尚轻叹,“乐陵郡的豪强,只是这巨大利益网络中的一个小节点。真正的大鱼,在邺城。”
夜深了,甄宓携乌兰琪、月禅前来劝袁尚休息。见他疲惫却仍专注于案牍,甄宓柔声道:“夫君,天色已晚,该歇息了。”
袁尚抬头,见三位夫人关切的眼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我再看会儿,你们先去休息。”
甄宓轻摇头,取出手帕,为他擦去额上细汗,“夫君为民劳心,妾身心疼。但若累垮了身子,谁来为百姓做主?”
乌兰琪性直,直接上前,将袁尚面前的文书合上,“夫君,草原智者常说,狼群狩猎前必须休息充分。疲惫的狼,捕不到猎物。”
月禅不善言辞,只默默端来一碗热汤,递到袁尚手中。
袁尚看着三位用不同方式表达关切的妻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接过热汤,轻抿一口,“好,我先休息,明日再继续。”
翌日清晨,袁尚早早起身,召集亲信士卒,布置任务。
“分成三队,第一队监视三家豪强府邸,第二队巡查城中市井,收集民间传言,第三队由典韦率领,负责监视进出乐陵城的商队。”袁尚神情严肃,“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典韦领命而去,带领精锐士卒,分散隐藏在城门附近和主要道路上。
此时恰值集市日,乐陵城中人流增多,不少商队进出城门。典韦眼尖,很快发现一支十余辆大车组成的商队,车上覆盖着厚厚的油布,看不清载物,但从车轮陷入土中的深度判断,分量不轻。
商队由二十余名彪形大汉护卫,个个腰挎刀剑,警惕地打量四周。商队领头之人面如冠玉,一看便知是商贾中的贵胄子弟。
典韦暗中跟随,发现商队径直前往张家府邸。不多时,张家家主张横亲自出迎,满脸堆笑,将商队领头人迎入内院。
“有情况。”典韦传令下去,“密切监视,记录一切进出情况。”
日上三竿,商队终于动身离开。典韦注意到,车上的货物似乎发生了变化,车轮陷入土中更深,显然装载了更重的货物。
“拦下他们。”典韦果断下令。
亲兵们立刻行动,在城外一处狭窄路段设下关卡,拦住了商队去路。
“何人胆敢拦路?”商队护卫顿时拔出刀剑,怒喝道。
典韦大步上前,挡在商队前方,“冀州刺史府办案,所有人不准动!”
商队领头人面色一变,随即恢复镇定,“这位将军,在下乃邺城广济商行管事,与张家有正当生意往来,还请行个方便。”
典韦冷笑,“正当生意?那就请开,让俺检查检查货物。”
“这…”商队领头人面露难色,“商行规矩,货物不便示人…”
“放肆!”典韦怒喝,“冀州刺史府办案,容不得你耍花样!士卒们,掀开油布!”
亲兵们立刻行动,掀开车上的油布,顿时倒吸一口冷气——车上整齐堆放着成百上千斤的生铁,正是从乐陵郡矿场开采出的上好铁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