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权法交锋,剑指朝野
邺城,冀州刺史府。
烛火摇曳,映照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袁尚手指轻敲桌面,专注阅读着《汉律》与《州郡制度》。徐庶端坐一旁,神情凝重。
“来者不善啊。”袁尚将一卷竹简放下,“十常侍这步棋走得巧妙,借司隶校尉之手,名正言顺地对我施压。”
徐庶沉吟道:“司隶校尉掌管京畿周边及数州监察,权力极大。若他执意找麻烦,我等难以抵挡。”
“但也不是没有破绽。”袁尚唇角浮现一丝冷意,指向竹简,“汉律明确规定,刺史监察地方,有权举发豪强恶吏。我查办乐陵三家,并无越权之嫌。”
他起身踱步,思绪如电。“十常侍这招表面上是司隶校尉奉旨查案,实质是要挫我锐气,逼我屈服。若我低头,之前所为便前功尽弃;若强硬抵抗,又恐落下抗旨不遵之名。”
徐庶眼中闪过赞赏:“主公分析入木三分。此乃朝堂角力,比拼的不仅是法理,更是势力与手腕。”
“正因如此,我才选择返回邺城应对。”袁尚拿起一封密函,“这是崔家与十常侍的往来密信,内有贿赂证据。司隶校尉若真要秉公办案,我手中底牌足以反击。”
徐庶略显担忧:“但崔郭两家在冀州根基深厚,若贸然翻脸,恐震动整个冀州局势。”
“震动又何妨?”袁尚双手撑在案几上,目光如炬,“冀州积弊已久,不破不立。崔郭等家借朝廷军需牟利,坑害边疆将士,此等勾当,岂能容忍?”
徐庶正欲回应,外面传来急促脚步声。典韦推门而入,满面急色。
“主公,司隶校尉缪琦已到城外十里,随行五百人马,气势汹汹!”
袁尚面色不改:“在意料之中。典韦,你即刻召集城中卫队,做好迎接准备。”
典韦挺直身躯:“末将已调配三百精兵,就位城门。若那缪琦敢放肆,末将定让他有来无回!”
“不可莽撞。”袁尚摇头,“此番交锋,不在武力,而在法理。典韦,你需记住,无论缪琦如何挑衅,都不可擅自动手,明白吗?”
典韦不情愿地点头:“末将遵命。但若他胆敢冒犯主公……”
“那自有应对之法。”袁尚打断他,转向徐庶,“元直,请做好接待准备,按规格礼遇,既不卑不亢,也不失礼数。”
徐庶拱手:“属下明白。”
待典韦退下,袁尚从案几抽出一卷竹简,递给徐庶:“此卷记载历代刺史职责与权限,你多加熟读,明日或有用处。”
徐庶接过,快速浏览:“主公早有准备!”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袁尚闭目片刻,“缪琦此行带了五百人马,远超正常规格,摆明是来施压。我等既不能硬拼,也不能软服,唯有以法理应对,智取胜之。”
徐庶钦佩道:“主公胸有成竹,属下佩服。”
袁尚笑了笑:“时候不早,你先去休息吧。明日恐有一场硬仗要打。”
徐庶告退,袁尚独立窗前,望着夜空中的繁星。朝堂争斗如棋局,他虽年轻,却已卷入其中。
“既入局,便当全力以赴。”他低声自语,转身回到案几前,继续研读竹简,直至夜深。
次日晌午,邺城东门。
鼓声隆隆,旌旗招展。司隶校尉缪琦率五百甲士浩浩荡荡而来,气势逼人。缪琦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面带傲色,骑在高头大马上,腰悬玉印,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袁尚率众官员立于城门外迎接,神情平静,仪态从容。
“下官冀州刺史袁尚,恭迎司隶校尉大人。”袁尚拱手施礼,进退有度。
缪琦目光傲慢扫过袁尚,缓缓下马:“袁刺史近来可好?听闻你在乐陵大开杀戒,惊动朝野啊。”
袁尚不卑不亢:“下官奉皇命治理冀州,铲除豪强,安抚黎民,不过分内之事。”
缪琦冷笑:“是否分内,不是你说了算。陛下已下旨,命我查明乐陵案件始末,并暂停你处理军需事务的权力。”
“理应如此。”袁尚点头,“大人远道而来,舟车劳顿,下官已备酒宴,不如先入城小憩?”
缪琦眯起眼:“不必拖延。本官此行任务紧急,即刻前往刺史府查阅案卷。”
“大人请。”袁尚侧身让路,脸上波澜不惊。
典韦站在袁尚身后,双拳紧握,胸中怒火难平。这缪琦言语无礼,摆明是来找茬。若非主公叮嘱,他早就动手教训这狂妄之徒。
队伍浩浩荡荡进入邺城,向刺史府行去。街道两旁,百姓纷纷侧目,窃窃私语。缪琦昂首挺胸,目不斜视,仿佛凯旋归来的将军。
刺史府大堂内,缪琦高踞主位,不等茶水上来,便开门见山。
“袁刺史,本官且问你,乐陵三家所犯何罪,你竟擅自处决?”
袁尚端坐下首,不急不缓:“乐陵张、王、赵三家勾结前县令李肃,盘剥百姓,强占良田,致使民不聊生。更有甚者,他们与广济商行勾结,以低价售卖铁矿,再由崔家兵器坊制成劣质兵器高价卖予朝廷,坑害边疆将士。罪证确凿,人证物证俱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