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4章 心意已决,上表辞官!

  第四章:心意已决,上表辞官!

   大约一炷香时间,胡惟庸满怀憧憬地走出国公府。

   抬头远眺,只见空中流云袅袅,阳光裹挟着温暖,正孜孜不倦的播撒人间,一派风和日丽的景象。

   此刻的天气,与他的心情同样的美好。

   刚刚,经过反复确认,以及无休止的试探,胡惟庸终于相信——

   那老家伙是真心实意,想要退位让贤。

   并亲口指定,让他做下一任丞相。

   这一切,似乎来得太快,快得让他以为是在做梦。

   趁着没人发现,偷偷掐了自己一下。

   嘶——!

   居然还挺疼!

   平心而论,他胡惟庸等这一天,不知等了多少久。

   虽然已有预感,那个位置早晚是自己的。

   但只要李善长不死,或者出现别的什么原因,他便永远无法得偿所愿。

   而今天,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让他既惊又喜!

   惊的是,那老家伙居然肯主动放弃手中的权力,告老还乡。

   喜的是,对他而言,丞相的位置触手可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当朝宰辅,只手遮天!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

   有生以来,除了洞房花烛夜,这绝对是胡惟庸唯二高兴的一天!

   不!

   应该说,比洞房花烛夜那天还要高兴!

   只要能顺利上位,就可以大展拳脚,实现胸中抱负。

   假以时日,凭借着自己长袖善舞的本事,四处收买人心,把朝中大多数官员拉拢到麾下,结成同盟。

   若能做到这一步,他的地位将坚若磐石,无可撼动。

   即便是位居九五朱元璋,也有把握掰掰手腕!

   到那时,这大明的江山未必姓朱!

   想到这里,胡惟庸握紧双拳,眼神中涌动着无限的野心和渴望。

   一幅美丽的蓝图画卷,仿佛正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另一边,李善长同样达成了目的。

   待胡惟庸走后,立马伸了个懒腰,哼起荒腔走板的小调。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

   交谈中,他能够感觉得到,胡惟庸对丞相的渴望,以及那一闪而过的喜悦。

   心中不禁暗笑。

   你个大傻子,被人卖了,还偷着乐呢!

   坐了丞相的那天,你的名字,就被阎王记在生死簿上了。

   要知道,朱元璋迟早要废除丞相制度,大权独揽的。

   后来的‘胡惟庸案’,就是个借题发挥的引子。

   属于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而李善长高兴的是,终于把丞相这个烫手山芋扔给胡惟庸了,自己则无官一身轻,退到干岸上看戏。

   以后回到老家,种地打粮,安心享受田园生活......

   一念至此!

   他迫不及待的来到书房,准备文房四宝,以李善长的口吻,开始写辞职信。

   “陛下,老臣百拜叩首......”

   “自元末乱世起,臣有幸追随陛下,十数年如一日,鞍前马后,殚精竭虑......”

   “后我大明建立,承蒙陛下赏识拔擢,委臣以中书省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恩宠并重,至今不敢忘怀......”

   “然而,近来臣身染沉疴,卧病在床,难以应对朝中繁巨事务,若不思进退,唯恐误国误民,更有负陛下圣恩......”

   “为江山社稷着想,为黎民苍生考虑,请臣辞去所有官职,回归故里,颐养天年。”

   千言万语,如果汇成一句话,那就是......

   老子不干了!!!

   末尾处,顺便提了一嘴让胡惟庸接任丞相的事。

   朱元璋鬼精鬼精的,如果不给出个合适的人选,恐怕不会轻易放手。

   “这样,应该可以了吧?”

   墨落笔停,李善大大的松了口气。

   只要递交上去,朱元璋大笔一挥,最好再给点养老金啥的,他就可以远离朝堂,回去实现当地主老财的至高理想。

   到时候,种种地、除除草,老婆孩子热炕头,吃香喝辣的。

   这小日子过得,光想想就让人激动!

   “已经这么晚了吗?”

   写完辞职信,李善向窗外看了眼。

   此时,已是月挂中天,漆黑的夜色完全将大地笼罩,四周静悄悄的,几乎落针可闻。

   “来人!”

   随着一声呐喊,府上的管家应声而来。

   “老爷。不知您有何吩咐?”

   李善长二话不说,把刚写好的奏疏封存起来,交予了他。

   “你现在立马进宫一趟,将这个送给皇帝。”

   “等他看过之后,就什么都明白了!”

   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但管家也不好多问,只是道了声‘遵命’,就马不停蹄的去办了。

   同时,感到不可思议......

   到底有什么事情,非要连夜进宫,等明天早上不行吗?

   内心牢骚满腹,却不敢当面说出来。

   谁让他是做下人的呢?

   干的就是鞍前马后,给老爷跑腿的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