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239章 三千士人迎衍圣

  金陵城,乃至于整个大明的士人,都因为孔氏一族被朱棣抓捕归京,从而沸腾。

   堂堂衍圣公,儒家的代表,却因为一件案子,成了阶下囚,谁能忍?

   一时间,金陵内外怨气沸腾。

   燕王朱棣从山东曲阜,一路经徐州、淮安、扬州,终于到了应天府境内。

   一路上,燕王朱棣每新到一地,必定有士人拦路,或以头抢地,或失声痛哭,或以死相逼,或苦苦哀求,堪称花样百出。

   燕王朱棣见招拆招,在不伤及士人性命的前提下,将他们一一打发走。

   然为孔希学这位衍圣公求情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打发走一批还有一批。

   到了最后朱棣被那群人搞得怕了,索性“白日休整,夜间赶路”,才躲过了剩下的纠缠。

   一番波折之后,燕王朱棣终于回到了金陵城,遥望金陵巍峨古老的城墙,朱棣松了一口气。

   “押送孔氏一族归京,怎么比本王在塞外打仗还累?”

   朱棣骑着骏马,终于放下了肩头重担,轻松了不少。

   一旁,毛骧笑呵呵地说道。

   “殿下,可别小看了那群士人,他们磨人的手段可多着呢,保不齐在金陵闹出什么幺蛾子。”

   燕王朱棣“啧”了一声,“乌鸦嘴!都到了金陵帝都,到了天子脚下,他们还敢闹腾?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毛骧心中苦笑:殿下,没有什么不可能,文人为了维护孔圣那面金字招牌,可比您想象中的要疯狂得多。

   “殿下所言极是,是臣失言了。”

   毛骧按捺住心中所想,说了一句。

   燕王朱棣催马向前,越靠近金陵城他的情绪越轻松,不过,这份轻松在见到城门前的光景之后,荡然无存。

   毛骧的“乌鸦嘴”,成真了!

   金陵城外,汇聚了几千人,朱棣打眼一看,至少两千人往上。

   这么大的阵仗,却没有任何人窃窃私语,气氛严肃得吓人。

   毛骧见了瞳孔微微收缩,道:“他们要干什么?他们要造反不成?”

   朱棣指着那队伍里面的旗帜,“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些人是要为儒家‘殉道’!”

   “走!咱们就去会一会这群‘铁骨铮铮’的文人!”

   “殿下!”毛骧劝说朱棣:“他们人太多了,万一闹起来有个闪失怎么办?要不,殿下还是避一避,走其他的城门吧?”

   朱棣闻言哑然失笑。

   “避一避?本王行得正坐得直,为天下百姓请命,为何要怕他们?走!”

   朱棣一声令下,队伍朝着那将近三千人行去。

   “臣礼部尚书刘仲质,拜见燕王殿下!”

   为首的一官员,朱棣认识,正是礼部尚书。

   朱棣瞥了刘仲质一眼。

   “刘大人,不去官署当值,却来了城外,你要做什么?”

   刘仲质仰起头,高声道。

   “臣率领三千士人,迎接,衍——圣——公!”

   刘仲质身后的那些人,跟排练好了一样,齐声高喊。

   “迎衍圣公!”

   “迎衍圣公!”

   “迎衍圣公!”

   燕王朱棣身后的燕山卫,什么时候见过这场面?皆面面相觑。

   面对三千士人,他们是打也不是、骂也不是。

   张玉小声地凑近朱棣,问道:“殿下,我们怎么办?”

   朱棣朝他微微挥手,示意沉住气。

   “好!刘大人还有诸位士人,迎接衍圣公的诚意,本王已经知晓了,你们的心意尽到了,回去吧!”

   朱棣的话音落下,却没有一个人动,朱棣眉头微蹙。

   “怎么?本王的话不管用么?!”

   刘仲质身后,一翰林院的学士缓缓走出来,道。

   “殿下,衍圣公乃孔府圣人,岂能以囚徒之身入金陵?请殿下释放衍圣公,让衍圣公体体面面地入金陵!”

   翰林学士一出言,陆续又站出十几人,为衍圣公孔希学说话,滔滔不绝。

   朱棣笑了,被他们给气笑的。

   朱棣望着他们,深吸一口气:“孔希学,包庇孔希悦,拒不交出人犯,孔府与白莲教纠缠不清!”

   “孔希学虽然是衍圣公,但他也是孔家家主,孔家暗通白莲教,孔希学就算不是主谋,也有责任!”

   嗡!朱棣拔出佩剑,遥遥指着刘仲质等人。

   “本王再说一遍,本王奉圣命押解孔氏一族入京,谁再敢阻拦,休怪本王剑下无情!”

   森然的宝剑出鞘,刘仲质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缓缓地作揖,然后跪地。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殿下若要臣的性命,臣亦没有任何怨言,但衍圣公不能以戴罪之身入帝都!”

   刘仲质一跪地,其他的人齐刷刷跟随跪地。

   “请燕王殿下释放衍圣公,否则,请殿下诛杀吾等!”

   “请燕王殿下释放衍圣公……”

   燕王朱棣的宝剑僵在半空中,有一人来拦路,朱棣或许能杀一人,有十人来拦路,朱棣能杀十人。

   可若有百人、千人拦路,朱棣能都杀了?他朱棣是皇子,又不是杀人魔王。

   一时间,朱棣进退两难。

   洪武十一年,三千人出城迎接衍圣公,令朱元璋震怒,也让天下人看到了士人恐怖的向心力。

   燕王朱棣进退两难,关键时刻,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挺身而出,解决了这个难题。

   毛骧的办法简单直接——鞭子!

   毛骧命锦衣卫手执鞭子,将聚集在金陵城外的三千士人,狠狠鞭打。

   你们文人不是有“风骨”么?好!我毛骧就用鞭子,来看看你们的风骨有多硬!

   结果一通劈头盖脸的鞭子打下去,三千士人成鸟兽散,灰溜溜地逃走了。

   燕王朱棣得以顺利进城,但毛骧却成了文官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弹劾毛骧的奏疏,如雪花一般飘向皇宫,里面更不乏指责燕王朱棣的奏疏。

   在那群大臣的眼中,燕王朱棣简直成了比秦王、晋王还要罪恶十倍、百倍的“恶王”。

   毕竟,秦王、晋王再不是东西,他们祸害百姓,你燕王却“祸害”我儒家圣人!

   士人们虽然挨了一通鞭打,但博弈才刚刚开始,针对孔府与孔希学,皇权与文官的拉扯道阻且长。

   当大明王朝,因衍圣公一事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李善长的“汉国”却风生水起。

  喜欢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请大家收藏:(www.71xu.com)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71xu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