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229章 燕王归京

  “其中尤以山东省为最,陆续有四股乱民横行,更兼有匪寇趁势行凶,洗劫百姓无恶不作。”

   “五省黄册、鱼鳞册编纂已接近尾声,然因民乱四起,新政推行恐难以顺利推行。”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将调查的结果禀报给朱元璋。

   朱元璋的脸色阴沉,新政推行本来顺顺利利。

   他五日前才批准了一批吏员转乡官的名单,以激励各地推行两册编写出色的吏员。

   今日却传来这样的消息,明显是那群士绅官员联合起来,给他朱元璋“上眼药”。

   他老朱活着的时候,这群家伙都敢如此,那后世搞出“土木堡之变”也就不奇怪了。

   “河南、湖广、山东,还有江西与福建,新政推行皆在节骨眼儿上,他们倒是会选时间,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

   “可有查明幕后之人?”

   毛骧想了想,说道:“聚集起来的百姓,来自各地,短时间内没办法查清楚。”

   “不过,山东那边的民乱臣派出的人发现了一些端倪,似乎,与白莲教有关。”

   白莲教,可谓元末红巾军起义的重要推动力量,昔日韩山童、刘福通等起义领袖,皆以白莲教为号召,反抗暴元。

   早年间,朱元璋加入的红巾军,也隶属于白莲教系统,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对白莲教的政策,便是法律上的禁止与镇压。

   《大明律》明确规定:凡造谶纬、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

   白莲教因其“妖言惑众”,成为了大明朝廷重点打击的对象。

   朱元璋曾经数次下诏书,取缔白莲教及其变种明尊教、白云宗等教派。

   洪武六年,江西等地的白莲教活动猖獗,引得明廷出兵镇压,处决教众三百余人。

   朱元璋一听,顿时怒了。

   “白莲教居然跑到了山东去?为何山东本地的官员,未曾有禀报的?当地的监察御史又在干什么?”

   毛骧小心翼翼地说道。

   “陛下,山东目前局势混乱,兴许,是那边的官员没发现白莲教活动的踪迹吧?”

   毛骧睁着眼睛说瞎话,锦衣卫在山东才多少人?就能发现白莲教,反倒是山东本土的势力发现不了?

   朱元璋烦躁地背着手踱步,道。

   “新政推行正在关键时刻,山东必须尽快安定下来,咱要派个人过去!”

   朱元璋有些拿不定主意,他对朝中官员并不信任,尤其是推行新政上。

   朝中大员谁不是家财万贯?土地更是多。

   让他们去推行割自己肉的新政,他们能干?

   思来想去,朱元璋选定了一个人:“传令,命燕王返回京城,要快!”

   朱元璋对朱棣的态度,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推行新政这种事必须有人去山东坐镇,将民乱平息揪出罪魁祸首。

   朱棣有本事有身份地位,舍他其谁?

   朱元璋想要历练朱棣,可消息送到了北平府,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北平府,燕王府。

   朱棣捧着圣旨,有种大难临头之感。

   “父皇上一次特意从海外到我北平府,质问我,是不是想要当皇帝,我就觉得不对劲!”

   “现在父皇直接召我归京,莫不是要对我动手?活活打死我?”

   朱棣一想到这里,屁股上就火辣辣地疼,他坐不住了拿着旨意就去了后宅。

   朱棣的结发妻子,乃是魏国公徐达长女,有女诸生之称的“徐妙云”。

   她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于洪武九年嫁给燕王朱棣为妻子,在这个时空提前了一年,与朱棣完婚。

   “殿下,您这是怎么了?慌慌张张地?”

   朱棣来到后宅徐妙云这儿的时候,迎面撞见了徐妙云的贴身女使彩娥。

   “王妃呢?本王找他有急事。”

   彩娥指了指里面,说道:“王妃正在书房,殿下有何事?”

   朱棣得知徐妙云所在,头也不回地冲了过去。

   “妙云!妙云!”

   朱棣的大嗓门离着老远都能听得见,徐妙云捧着书卷,微微抬起头。

   “殿下,您,没事吧?”

   徐妙云正是豆蔻年华,柳眉弯弯容貌精致脱俗,自有一股大家闺秀的大方与沉稳。

   朱棣见到徐妙云,忙拉着她,道。

   “妙云,祸事了!父皇怕是要我的命,你我赶快去和离,省得连累了你!”

   徐妙云哭笑不得,轻声说道:“殿下,陛下怎么会要您的命?休要胡闹。”

   徐妙云以为朱棣在与她说话,朱棣却神情严肃。

   “吾岂能拿这种事开玩笑?父皇传圣旨命我归京,上一次父皇冲进王府,将我打了一顿你可还记得?”

   徐妙云点了点头,当时她去了山上礼佛,并未在燕王府,回来才得知朱棣被打了一顿。

   “妙云,吾怕你担心就没有告诉你实情,上一次父皇冲进来就问我:你小子是不是想要当皇帝?要造反?”

   朱棣苦着脸,说道。

   “我哪有那个心思?我也不敢啊,结果父皇将我一顿痛打,疼得我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