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第201章 什么?咱的大明亡了!

  

第201章 什么?咱的大明亡了!

   “老家伙,你刚才的话,咱有点没听清......”

   “咱家老四,怎么当皇帝了?”

   “膝下有长子标儿,嫡长孙朱雄英,哪里轮得到他?”

   “何况,咱颁布的《皇明祖训》里,没写“兄终弟及”这一条啊?”

   见老朱脸色有变,李善长下意识捂住了嘴。

   哎呀,一不小心说秃噜了!

   这可如何是好?

   就朱元璋那个疑心病晚期患者,关乎于大明的世袭更替,非得刨根问底不可!

   当面锣对面鼓的,解释不清啊!

   总不能说,我来自几百年后,已经不是原来的李善长了,只是借用了这副苍老的躯壳吧?

   而且,站在历史的下游看上游,对大明的历史了如指掌?

   理由过于荒唐,即便是真的,老朱也未必能信。

   算了,尽量蒙混过关吧......

   一念至此,李善长拍了拍脑门,装作酒醉半酣,胡言乱语的样子。

   “不好意思,实在是喝多了!”

   “刚才说得什么,连我都不太记得。”

   不知是演技太拙劣,还是老朱的心思过于精明。

   竟直接站起身来,用力扯住他的衣袖,目光变得冷静肃穆,开口逼问道。

   “休想瞒我!”

   “刚才那句话,咱听得真真的。”

   “你刚才的确说,咱家老四做皇帝,比我更称职!”

   “咱想问的是,你怎么当得皇帝?”

   抵赖不过,李善长只好斟酌话语,吐露一部分实情,来满足老朱强烈的好奇心。

   “皇位就一个,你不给人家,燕王不会自己抢吗?”

   “老实讲,在秦汉唐宋这种大一统的朝代里,你家老四以藩王的身份起兵造反,并夺取皇位的,从古至今,他还是头一个。”

   “不仅开创先河,打破了零的记录!”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眉头干脆拧成了‘八’字,目光直锐,冷如利刃。

   “好啊,真是咱的好儿子!”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老四胆子不小啊,居然敢抢标儿的皇位,咱饶不了他!”

   李善长看着老朱的眼睛,没来由的笑了。

   “纠正一下......”

   “燕王抢的,不是太子朱标的皇位,而是建文帝朱允炆的。”

   “你的大儿子,在洪武二十五年突然暴毙!”

   “而朱雄英,比他的短命老爹去世还早,早在洪武十五年,就夭折了!”

   “那时节,你已经年老力弱,担心后继无人,便选择了皇孙朱允炆做储君,悉心教导。”

   至此,老朱越听越糊涂,一头雾水。

   “不对,不对!”

   “真假暂且不论,这些事情,都是多年以后才发生的,你怎么会知道的如此详细?”

   别是怀恨在心,故意诅咒咱吧?

   想离间皇家血脉,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从中渔利。

   听了半天,虽然朱元璋满腹狐疑,但面对这个口若悬河的老家伙,有一件事说对了。

   .那便是,太子朱标的侧妃吕氏,的确身怀六甲,肚子日渐隆起。

   按照他亲自拟定,无意之中,给后世化学元素周期表做贡献的起名方法,这个尚未出世的孙子,名字就叫朱允炆。

   此去万里之遥,隔着茫茫大海,他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真能望天打卦,未卜先知?

   看着老朱那充满求知欲,半信半疑的双眼,李善长叹了口气,稍微调整了下坐姿。

   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撒个善意的谎言。

   “老朱,实话告诉你吧!”

   “有一天夜里,我在梦中偶遇仙人。”

   “相逢有缘,他随手赠予了我几卷天书。”

   “那上面,记载了关于大明国运的兴衰转折,以及诸多大事件......”

   “我看过之后,担心引起麻烦,就给焚毁了。”

   说完,深深的松了口气。

   希望这个充满迷信色彩的理由,能骗过朱元璋。

   不过,他显然想多了!

   两千年封建帝制,每一位君王,都对自家的王朝兴衰极为关心。

   巴不得国运长久,传给子孙万代呢!

   为此,甚至会经常请些懂得风水玄学的先生,推算以后的时运。

   往远了说,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两人,就搞出了大名鼎鼎的《推背图》,预测未来的转折走向。

   至于本朝的青田先生刘伯温,据说也是有着鬼神不测之机,精通玄学命理,写出了首《烧饼歌》,预测大明国运。

   【顺便一提,笔者少不经事的时候,偶然听说过《推背图》这本书,还以为是讲搓澡的呢!】

   【同理可证,《烧饼歌》应该就是讲,如何卖烧饼的吧?】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

   既然戳破了窗户纸,李善长也没什么顾虑了。

   干脆摆出了大马金刀的架势,翘着二郎腿,一副无所不知的模样。

   “老朱,还别不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