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钱钱钱钱钱!这个崇祯太有钱!

第151章 世修降表的曲阜孔家

  凌迟福王的消息还未彻底散去,开封府的一封加急信函便已火速送抵朱由检案前。

   信是开封府的布政使所写,字里行间透着感激——

   “陛下仁德,福泽万民!”

   “二百五十万石粮食救济开封,百姓已得温饱,民心大悦!”

   “陛下圣明,削藩除恶,使福王不得再剥削百姓!”

   但信末尾的几行字,却让朱由检的眼神逐渐冰冷下来。

   “陛下,微臣在推行现代教育之时,屡遭阻挠。”

   “孔家以‘礼教’为名,在河南大肆宣扬理学,阻止孩童学习新知。”

   “男童必须苦读四书五经,至于女子……连读书的资格都没有!”

   “她们只能做针线活,被告知‘女子无才便是德’。”

   “孔家势力庞大,手眼通天,望陛下明察!”

   朱由检捏着信函,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冷笑。

   “孔家?”

   他当然记得这个在华夏王朝更替中屹立不倒的家族。

   千年来,王朝更替,帝王轮换,曲阜孔家却始终稳如泰山。

   他曾翻阅史书,深知曲阜孔家素来‘忠君爱国’,但一旦国家危亡,他们的投降速度比谁都快!

   “高卢鸡的白旗还没绣完,曲阜孔家已经挂满了白旗。”

   “别人只是跪下投降,他们连投降撅屁股的姿势都换了四五遍。”

   朱由检缓缓放下信函,眼神逐渐锋利。

   “呵——”

   “这帮人,果然不出所料。”

   如果只是孔家自身的投机也就罢了。

   但他们以“道统”自居,垄断学术,让儒学成为了束缚民智的锁链!

   理学至圣,百工贱业。

   四书五经至上,工匠、商贾、科学皆为旁门左道。

   朱由检深知:

   ——正是这套学说,让华夏文明停滞了数百年,科技、军事被西方远远甩开!

   ——正是这套学说,让无数寒门学子十年寒窗,最终成为庙堂中的空谈之辈!

   ——正是这套学说,让女子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终生活在三纲五常的阴影下!

   他缓缓合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杀机毕现!

   “儒学这颗毒瘤,是时候清除了。”

   朱由检提笔,回信给开封府官员,只有简短几句——

   “儒门祸国,孔氏蒙昧。”

   “凡阻拦者,杀无赦!”

   “允许先斩后奏!”

   写完,他放下笔,抬头看向王承恩。

   王承恩此刻正站在高台之上,看着福王血肉模糊的尸体。

   “陛下,福王的肉都被刮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是不是该去江南?”

   “整治郑芝龙,剿灭海盗?”

   江南富庶,财权勾结,郑芝龙等海盗作乱,确实该整治。

   但——

   朱由检缓缓摇了摇头。

   “不。”

   “先去曲阜。”

   王承恩微微一愣,疑惑地看向朱由检。

   “去曲阜?”

   “陛下,孔家虽是礼教大家,但毕竟只是文人,暂时还构不成威胁吧?”

   “我们不是该先剿海盗、收回商税吗?”

   朱由检轻轻吹散案上的墨迹,嘴角扬起一抹森冷的弧度。

   “剿海盗,随时可以。”

   “但孔家的毒瘤,必须先拔!”

   他缓缓起身,目光如炬:

   “去曲阜,清除肿瘤!”

   朱由检站在洛阳城的城墙之上,遥望东方的方向,眼中战意沸腾!

   “史可法!”

   “本帝命你,率八万大军南下江南,收回商税,剿灭海寇!”

   史可法闻言,立刻单膝跪地,肃然领命:

   “臣遵旨!”

   朱由检冷然一笑,目光一转,看向北方的山东。

   “至于朕……”

   “带两万大军,去山东。”

   “彻底抄了孔家!”

   当朱由检亲自率两万大军,踏上前往曲阜的征程时,这个消息很快传遍洛阳城!

   洛阳城东市的一家老茶馆,此刻人头攒动,茶香四溢。

   茶馆不算奢华,但青砖灰瓦,红木桌椅,陈旧却透着一股子烟火气。

   进门处,一块漆黑的木匾高高挂着,隐约还能看出上面的三个大字——“得月楼”。

   室内熙熙攘攘,茶客们三五成群,或围坐饮茶,或闲聊时事,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和水烟的味道**。

   柜台后,店小二正用一把老旧的铜壶斟茶,沸水冲入茶盏,茶叶翻滚,热气腾腾。

   而茶馆的角落,几个老者抚着胡须,闭目养神,似乎对世事已然淡泊。

   可桌前的年轻人们却坐不住了,拍着桌子激动议论,嗓门一个比一个高。

   “你们听说了吗?皇上不去江南剿海盗,反而要带兵去山东,抄了孔家!”

   “什么?!孔家?”

   “圣人的后人?皇上怎么能对孔家动手?!”

   “唉,我也不懂,孔子不是教人‘仁义’的吗?自古以来,历代皇帝哪个不敬重孔家?”

   “可不是嘛,连元朝的蒙古人都对孔家客客气气的,咱皇上怎么就要动刀子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