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红楼:贾琮崛起

第29章 殿前论政

红楼:贾琮崛起 绫绫依 2033 2025-03-15 23:07

  “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

   贾琮身姿挺拔,直面弘元帝那如炬的凌厉目光,神色镇定,语气沉稳,不卑不亢地回应着。

   “陛下可曾知晓,辽东镇实际兵员究竟有多少?”

   贾琮微微停顿,瞧着弘元帝的神色愈发凝重,这才缓缓续道,

   “从账面上来看,辽东镇理应坐拥八万余兵力,可微臣初抵辽东,一番探查后却发现,实际兵力竟不足五万。”

   “竟有此事!他们怎敢如此胆大妄为!张承荫到底意欲何为!”

   弘元帝怒目圆睁,猛地一巴掌重重拍在龙椅扶手上,扶手都被震得微微发颤,足见他心中怒火之盛。

   贾琮的声音不自觉地低沉下去,满是忧虑与无奈:“陛下有所不知,这般恶劣情形,并非辽东一镇独有。整个大乾九边,此类现象早已成为常态。”

   “说起来,辽东镇的兵员数量,在九边之中竟还算得上充足。许多边镇的实际兵力,甚至连编制军队的一半都达不到!”

   弘元帝听闻,只觉一股怒火直冲脑门,气血翻涌,脸色瞬间涨得通红,他紧攥着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怒声吼道。

   “这成何体统!九边重镇,那可是我朝抵御外敌的坚固壁垒,是守护江山社稷的关键防线,如今竟被这些贪腐蛀虫搅得千疮百孔!”

   “他们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朕,有没有这万里江山、天下苍生!”

   贾琮见皇帝盛怒,自己却依旧保持着冷静,语调平稳且诚恳。

   “陛下请息怒。九边兵员短缺,已然成为普遍现象,但究其根源,实则是军饷发放严重不足。”

   “我大乾兵士依照惯例,每月军饷应为二两碎银,可真正发放到边军的军饷,却几乎只有一半,甚至更少。”

   弘元帝听闻此言,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不过,情绪也渐渐平缓了些许,缓缓说道。

   “此事朕倒是有所耳闻,九边总兵时常向户部讨要军饷,只是实在没想到,情况竟已严重到这般田地。”

   “陛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

   贾琮轻声叹息,耐心解释道,“如今九边虽时有战事,但大多只是外敌小股部队骚扰,故而兵员短缺尚未引发太过严重的后果。”

   “于是乎,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愈发肆无忌惮,兵员缺口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人借此中饱私囊、谋取私利。”

   贾琮微微一顿,声音愈发低沉,仿若裹挟着千钧重量,

   “但倘若一旦遭遇外敌大规模进攻,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便会被瞬间戳破,届时……”

   贾琮虽未把话说完,但弘元帝已然心领神会,脸色愈发阴沉。

   “九边之事,固然至关重要,可想要解决,却困难重重。如今国库空虚,实在难以抽调足够的钱财来弥补军饷缺口。”

   弘元帝眉头紧锁,重重地叹了口气,满脸都是无奈与忧虑。

   “陛下,微臣有应对之法。”

   弘元帝闻言,眼中瞬间闪过一丝诧异,紧接着,身子猛地坐直,急切追问道:“哦?你究竟有何良策?快快说来,让朕听听。”

   贾琮恭敬地拱手,条理清晰地说道:“陛下,充实国库,无非从两个方向着力,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节流之法,主要围绕彻查贪污官吏,或是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微臣相信,以陛下的英明睿智,对此早已了然于心。”

   弘元帝微微点头,示意贾琮继续往下说。

   “微臣认为,开源之法更为关键。而开源的重中之重,便是开海!”

   贾琮稍作停顿,敏锐地捕捉到弘元帝眼中闪过的好奇与思索,趁热打铁,接着说道,

   “陛下,如今我朝沿海百姓,大多以农耕、渔猎维持生计,却未能充分发掘广袤海洋的巨大潜力。若能开海通商,与海外诸国展开贸易往来,必定能为朝廷带来丰厚的收益。”

   弘元帝微微皱眉,面露担忧之色:“开海之事,朕也有所听闻。只是沿海倭寇肆意横行,海盗猖獗无比,倘若贸然开海,百姓的安危该如何保障?商贾的利益又怎能得以周全?”

   贾琮拱手回应,言辞恳切:“陛下所虑极是,正因为当前局势如此,才更凸显出开海的必要性。”

   “其一,开海之后,朝廷可大力发展水师,加强海上巡逻力量,全力打击倭寇与海盗。一支强大的水师,既能为商船保驾护航,又能震慑外敌,维护海疆的和平安宁。”

   “其二,朝廷可专门设立市舶司,负责管理海上贸易,规范交易流程,合理收取关税。如此一来,不仅能充实国库,增加财政收入,还能为沿海百姓开辟更多的谋生途径,让他们从此免受倭寇侵扰之苦。”

   弘元帝缓缓踱步,神色凝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开海之策,虽有诸多益处,可朝中大臣大多持反对意见。他们觉得开海会扰乱民心,滋生奢靡之风,动摇我朝以农为本的根基。”

   贾琮神色恳切,往前迈出一步,诚挚谏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