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第253章 飞书平阳求援兵

  纪灵看了一眼荀彧,继续分析道:“狄大人身边虽有三百千牛卫,战力非凡,但人数终究太少。加上我这五千州军精锐,总兵力不过五千三百。若章子安决意死守,或者其麾下将领被裹挟抵抗,我等强攻北凉关,恐怕伤亡会相当惨重,且……未必能稳操胜券啊!”

   纪灵的这番话,并非怯战,而是出于一个经验丰富将领的审慎和对战局的客观评估。他点明了潜在的巨大军事风险——兵力对比悬殊,攻坚难度大,强攻代价高昂且胜负难料。

   荀彧听完,面色也变得严肃起来。纪灵提出的隐忧非常现实,绝非危言耸听。他之前与狄仁杰商议时,虽然决心已下,但确实也对强攻的难度有所预估,只是没想到纪灵会判断得如此不乐观。

   中军帐内,气氛再次变得凝重。

   纪灵的话,如同在荀彧心中敲响了警钟。他原以为五千州军精锐,配合狄仁杰的三百千牛卫,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速战速决。但听完纪灵这位宿将对北凉关兵力和地利的分析,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可能有些过于乐观了。

   强攻的代价太大,且变数太多。一旦陷入苦战,不仅伤亡惨重,更可能让消息走漏,引来北境其他势力的干预,甚至可能让郑虎那样的投机者趁火打劫。必须要有万全之策!

   “纪将军所虑极是。”荀彧点了点头,脸色凝重地赞同道,“是我考虑不周了。硬碰硬确实风险太大,能智取,绝不强攻。”

   他的目光扫过地图上北凉关的位置,以及其周边态势,一个念头迅速在他脑中形成。

   “北凉关易守难攻,章子安若死守,强攻不易。但若是四面合围,断其粮道,乱其军心,或可迫其不战自溃!”

   想到这里,荀彧不再犹豫,当即走到帐内书案前,亲自铺开纸笔。帐内亲兵连忙上前研墨。

   他提笔蘸墨,笔走龙蛇,迅速写下一封措辞急切的密信。信中简要说明了章子安封关抗命、形同谋逆的紧急事态,以及己方准备调兵征讨,但恐兵力不足难以速决的隐忧。

   写完后,他仔细将信纸折好,用火漆封口,盖上自己的私印。然后,他唤过一名等候在帐外的、最为信任的心腹亲兵,将密信郑重交到他手中。

   “听着!”荀彧的语气严肃无比,“你立刻带上两匹最好的快马,日夜兼程,以最快速度赶往平阳府!务必将此信,亲手交到平阳军统领李存孝将军手中!不得有丝毫延误!”

   荀彧在信中明确请求李存孝,接信后不必前来玄州会合,而是直接率领麾下精锐骑兵,从西面或北面绕道,秘密进发,于约定时间抵达北凉关外围指定区域,形成合围之势,切断章子安可能的外逃或求援路线,并配合狄仁杰的主力行动,给予其致命一击!

   “告诉李将军,情况万分紧急,关乎北境安危,请他务必以最快速度响应!”荀彧最后叮嘱道。

   “是!属下遵命!定不辱使命!”那亲兵郑重接过密信,揣入怀中,立刻转身,快步奔出大帐,很快便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迅速远去。

   看着亲兵消失的方向,荀彧才略微松了口气。纪灵从正面配合狄仁杰施压,李存孝从侧后方断其后路,形成钳形合围之势。如此一来,纵使章子安有通天之能,也插翅难飞了!

   “纪将军,”荀彧转过身,对一旁肃立的纪灵道,“援兵之事,暂且不必声张。你这边,依旧按照原计划,点齐五千精锐,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具体行动时间,等候我与怀英兄最终确定。”

   “末将明白!”纪灵抱拳应道,眼中也多了几分信心。有李存孝将军的平阳铁骑加入,此战胜算无疑大增。

   中军帐内,肃杀的气氛中,多了一份周密部署后的沉稳。双管齐下,一张针对北凉关的天罗地网,正在悄然张开。

   快马加鞭,日夜不息。荀彧派出的心腹亲兵,以惊人的速度跨越数百里,终于在次日傍晚时分,抵达了平阳军驻地。

   平阳军驻地,作为北境十二边军重镇之一,其军营规模比玄州州军大营更显雄壮。营寨连绵,旌旗招展,寒风吹过,卷起阵阵尘土,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信使不敢耽搁,直奔中军大帐。彼时,平阳军统领李存孝,这位威名赫赫的五星猛将,正在帐内擦拭他那杆标志性的禹王槊。听到亲兵自报家门,并呈上荀彧的亲笔密信,他浓眉一扬,放下手中的兵器,接过了信封。

   他拆开火漆,抽出信纸,目光迅速扫过。当看到“章子安封关抗命”、“形同谋逆”、“合围北凉关”等字眼时,他那古铜色的面庞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唯有双眸之中,倏然爆射出骇人的精光,如同暗夜中猛虎的眼睛!

   信很短,李存孝只用了几个呼吸的时间便已看完。

   “好个大胆的章子安!竟敢违逆主公之意,阻挠王师!简直是自寻死路!”他低喝一声,声音不大,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震得帐内空气都嗡嗡作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