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第124章 能忍则忍

  ";赵大人,请进。";

   吴府书房内,吴庆年正在写信。

   赵铭走进来时,发现吴大人的神色有些凝重。

   ";这是回信,";吴庆年将信封递给赵铭,";还有这个......";

   他又拿出那个装着黄金的包袱。

   ";大人,这......";赵铭一愣。

   ";带回去吧。";吴庆年叹了口气,";告诉夏州牧,有些事,不是钱财能解决的。";

   赵铭不敢多问,只得接过信和包袱。

   待赵铭退下后,吴庆年又看了一眼信的副本:

   ";承宗贤弟:

   来信已阅,深感忧虑。

   余钦差一事,老夫已详细查探。此人来历神秘,背景深不可测。表面上看是个寒门进士,实则背后牵连甚广。

   其任命皆出自朝廷正印,兵部、吏部皆有记载。此等手笔,非寻常人物所能为之。

   老夫建议,能忍则忍。若其查案不致动摇根本,不妨暂且配合。切莫轻举妄动,以免惹来不测之祸。

   至于平阳军一事,更要谨慎。此人既有监察使身份,调动边军查案乃是分内之事。若强行阻挠,反会落人口实。

   老夫知你心中不甘,但有些对手,不是我等能够招惹的。

   此事到此为止,老夫不便再多过问。那点薄礼,还请收回。

   望你三思。

   吴庆年亲笔";

   写完信,吴庆年又看了一遍,确保措辞妥当。

   这封信,既要让夏承宗明白事态的严重性,又不能说得太明白。毕竟有些话,点到即止就好。

   ";但愿他能明白......";吴庆年叹了口气。

   六天后。

   赵铭快马加鞭,终于回到玄州。

   ";大人,";他将信和包袱放在夏承宗案前,";吴大人的回信。";

   ";他连礼都退回来了?";夏承宗眉头一皱。

   ";是。";赵铭低声道,";吴大人说,有些事,不是钱财能解决的......";

   平阳府城外。

   寒风呼啸,黄沙漫天。

   这里已是大安王朝的最北边陲,再往北去,就是北蛮的地盘了。

   余谨立于马上,远眺平阳府城。这座边塞重镇的城墙比一般州府要高得多,城墙上还布满了箭楼和角楼,处处都透着军事要塞的气息。

   ";大人,";贾诩策马上前,";平阳府的情况,跟塞北县很像。";

   ";都是边军重地,都在北境边塞。";

   余谨点点头。确实如此。

   无论是平阳府还是塞北县所在的通安府,都不是什么富庶之地。人口稀少,物产不丰,若不是因为驻军的缘故,这里恐怕连州府都建不起来。

   ";文和,";余谨问道,";平阳军的情况如何?";

   ";回大人,";贾诩沉声道,";平阳军与塞北边军同根同源,都是当年太祖时期设立的北境十二军之一。";

   ";军中将士多是世代从军,彼此之间渊源颇深。";

   余谨若有所思。难怪夏承宗能调动平阳军,这些边军本就是一个圈子里的。

   ";报!";王朝策马而来,";大人,平阳军已经在城外列阵,约一万人!";

   余谨眼神一凝,看向城外。

   果然,平阳城外的旷野上,一支铁甲劲旅已经严阵以待。黑压压的军阵,在风沙中若隐若现。

   ";呵,";李存孝冷笑一声,";这是要来个下马威啊。";

   余谨转头看向身后。

   两千飞虎军,两千静塞铁骑,整整齐齐地列在他身后。虽然人数上吃亏,但这可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大人,";马汉道,";要不要......";

   ";不急。";余谨摆摆手,";我们是来查案的,不是来打仗的。";

   说着,他取出一面令旗:";传令下去,全军列阵,但不得轻举妄动!";

   ";是!";

   很快,四千精锐在平原上列开阵势,与平阳军遥遥相对。

   寒风呼啸,旌旗猎猎。

   ";什么?!";

   夏承宗猛地从案前站起,手中的信纸";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边军监察使......";他喃喃自语,";他居然还有边军监察使的身份......";

   赵铭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夏承宗踱步到窗前,额头上已经渗出冷汗。

   一个寒门进士,身具县令、钦差、监察使三职。每一个职位,都是实打实的朝廷任命,有兵部、吏部的大印为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