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第一百二十三章 猜测

  吏部衙门内。

   吴庆年坐在案前,面前摊开着厚厚的人事卷宗。

   ";奇怪......";他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

   卷宗上确实记载着余谨的任命:玄州提刑按察使,从四品。一切都很规范,印信、文书、备案,无一不全。

   可他却对这个任命毫无印象。

   ";不应该啊......";吴庆年揉了揉太阳穴。

   作为吏部侍郎,朝廷官员的任命调动,都要经过他的手。尤其是钦差这种特殊职位,更是要严格把关。

   每一份任命文书,他都要亲自过目,甚至要写上批语。这些年来,但凡经他手的官员,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可这个余谨......

   吴庆年又翻开卷宗,仔细查看任命的时间、过程。

   一切都很完整,甚至连他的批语都在上面。可他却对此事毫无记忆。

   ";莫非是太忙,给忘了?";

   不对!

   以他的谨慎,不可能出这种错。更何况这还是近期的任命,而且是如此重要的职位。

   ";来人!";

   ";大人。";

   ";去把去年的任命记录也拿来。";

   ";是!";

   很快,更多的卷宗摆在了案前。

   吴庆年仔细翻看,找到了余谨最早的任命记录:某县县令。

   同样的情况——文书齐全,手续完备,可他却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就更奇怪了......";吴庆年站起身,在房内来回踱步。

   一个官员从县令做到钦差,每一步都要经过吏部。可他这个吏部侍郎,居然对此人的升迁毫无印象?

   ";难道......";他突然停下脚步,";是有人在背后运作?";

   可如果真是这样,那背后之人的手段也太高明了。不但能让文书完全合规,连他这个吏部侍郎都毫无察觉。

   吴庆年重新坐下,眼神渐渐变得锐利。

   他提笔写了几个字:

   ";密查此人底细。";

   吴庆年越查越觉得蹊跷。

   卷宗显示,余谨确实是上届科举的进士,因出身寒门,被发配到玄州塞北县任职县令。可就是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小官,居然能在短短时间内一路高升,成为从四品的钦差大臣?

   ";这完全不合常理......";吴庆年皱眉沉思。

   没有任何靠山,没有任何关系网,一个塞北县令怎么可能一步登天?

   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时,兵部那边传来消息。

   ";大人,";一名幕僚匆匆走来,";兵部的卷宗找到了。";

   吴庆年接过卷宗,仔细翻看。

   ";边军监察使?";他眼神一凝。

   原来在余谨被任命为钦差之前,曾被授予过北境边军监察使的身份。而且这个任命同样规范,盖着兵部大印,手续完备。

   ";有意思......";吴庆年摸着下巴。

   一个塞北县令,先是莫名其妙地获得了监察使身份,紧接着又升任钦差。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机?

   他翻看监察使的任命时间——正好是在塞北边军发生动乱之前。

   ";这时间......";吴庆年若有所思,";也太巧了......";

   他记得当时塞北边军确实出了些乱子,似乎还牵扯到了军饷贪腐。后来虽然平息了,但具体细节他却记不太清。

   ";来人!";

   ";大人。";

   ";去查一下塞北边军的旧案。";

   ";是!";

   吴庆年站在窗前,目光深远。

   一个籍籍无名的县令,一纸监察使的任命,一场边军的动乱,再到如今的钦差大臣......

   这其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京城,醉仙楼。

   ";陈兄,这边请。";

   吴庆年将陈翔引到二楼雅间,这是他专门订的位置,清静,隐蔽。

   ";吴兄今日约我,想必是有要事?";陈翔落座后笑道。

   ";确有一事想请教陈兄。";吴庆年给陈翔斟了杯酒,";是关于玄州那位余钦差的......";

   ";余钦差?";陈翔微微一愣。

   ";就是那位玄州提刑按察使,";吴庆年观察着陈翔的表情,";之前还在兵部任过边军监察使。";

   ";哦?";陈翔眉头微皱,";我怎么没什么印象......";

   吴庆年心中一震。

   作为兵部侍郎,陈翔主管边军人事。按理说,边军监察使这种重要职位的任命,他不可能没有印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