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早朝
天还未亮,京城的街道上就已经热闹起来。轿夫和马车来往穿梭,载着朝中大臣赶往皇城。
余谨坐在八抬大轿中,身着正二品官服,玄色绣金纹的官袍衬得他越发沉稳。贾诩和诸葛亮各自乘坐四抬轿子跟在后面,一身正六品官服,显得庄重肃穆。
";主公,";贾诩透过轿帘轻声道,";今日是我们第一次上朝,想必会有不少人关注。";
余谨点头。寒风凛冽,轿夫们脚步稳健,远处的皇城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巍峨壮观。
到了承天门外,三人下轿步行。四周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有人低声议论,有人打量着这个年轻的新任侍中。司空卢颂的十二抬大轿刚刚停下,太师闻泽和尚书令皇甫南辰的轿子也相继而至。
";那就是新任的门下省侍中?";
";听说才二十多岁...";
";玄州来的...";
细碎的议论声在人群中传开。余谨神色如常,不徐不疾地向前走去。
通过承天门,沿着御道向太极殿走去。清晨的阳光渐渐洒在青石板上,映出一片金色。两旁的宫墙高耸,朱红色的墙砖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严。
";卯时三刻,百官入朝——";
随着通传的声音,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太极殿高大雄伟,殿内灯火通明。檀香袅袅升起,与晨光交织,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文官站在殿左,武官站在殿右。余谨站在文官的前列,位置显赫。他能感觉到四周投来的目光,有好奇的,有审视的,也有敌意的。
司空卢颂站在最前方,一身正一品官服,神色倨傲。他斜眼看了看余谨,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太师闻泽和尚书令皇甫南辰也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表情莫测。
贾诩和诸葛亮站在后方的位置,默默观察着殿内的情形。他们注意到,朝中大臣似乎已经隐隐分成了几个阵营,泾渭分明。
";陛下驾到——";
随着尖锐的通传声,文武百官齐齐跪下:";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汝安一身明黄龙袍,在内侍的簇拥下走上龙座。他的目光在殿内扫过,在余谨身上稍作停留,然后淡淡道:";平身。";
百官起身,早朝正式开始。余谨能感觉到,这将是一个不平凡的早晨。
";诸位爱卿,";赵汝安开口道,";今日朕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新任的门下省侍中。";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余谨身上。
";余谨,初任塞北县令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能。";赵汝安缓缓道,";塞北县地处偏远,百废待兴,他上任不过半年,便整顿吏治,兴修水利,使得民生大为改观。";
";后来朕命他为边军监察使,查办边军私盐一案。此案牵连甚广,他却不畏强权,深入调查,最终查实了数十名将领参与其中,为国库挽回巨额损失。";
皇帝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之后,朕又命他为提刑按察使,钦差大臣,巡查玄州。他雷厉风行,短短三月,便查处了数十名贪官污吏,使得玄州吏治为之一清。";
";这样的能臣干吏,正是朝廷所需。故此,朕今日任命余谨为门下省侍中,望他能继续为国效力。";
余谨上前一步,躬身叩拜:";臣惶恐,陛下如此抬举,臣恐难当此重任。臣在塞北县和玄州所做之事,不过是尽本分而已。今蒙陛下信任,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言辞谦逊,却又不失气度。不少朝臣暗暗点头,这个年轻人,举止倒是得体。
";余爱卿不必自谦。";赵汝安道,";朕用人,只看才能,不论资历。你在玄州的政绩,足以证明你的能力。";
站在前列的司空卢颂眉头微皱。一个外来的年轻人,竟然被委以宰相之职,这让他心中颇为不快。
太师闻泽和尚书令皇甫南辰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忧虑。皇帝如此重用余谨,显然是要打破朝中既有的格局。
";臣谨记陛下教诲。";余谨再次叩拜,";臣必当尽心竭力,为国分忧。";
赵汝安满意地点点头。他注意到朝臣们的反应,心中暗笑。这些老臣们习惯了结党营私,如今朕重用一个新人,自然会让他们不安。
但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这个年轻的侍中,将会成为他改革朝政的利刃。
";余爱卿,";赵汝安忽然开口,";将玄州各府官员的罪状,当殿宣读。";
余谨从袖中取出一卷奏折,声音清晰地响彻大殿:";臣遵旨。玄州前任州牧夏承宗,身为封疆大吏,却私通北蛮,暗中与北蛮商议,准备献城投敌。不仅如此,还纵容属下贪污受贿,致使百姓民不聊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